角招原文及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9: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3:42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缥缈凌波,过三十六离宫①,遣游人回首。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②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③光欲溜,爱著宫黄④,而今时候。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⑤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这是一首深情怀思友人的词,词前小序云: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之。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 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缈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小序叙说作词的缘由,为理解词中所寓怀友之情,提供了依据。甲寅为宋光宗绍熙五年 (1194) ,俞商卿即俞灏,字商卿,吴兴人,世居杭州。绍熙五年初春,作者游杭州,曾与俞灏同游西湖,共赏孤山西村 (即西泠桥) 的梅花,那时梅花冷艳寒香,宛如玉雪吹香,沁人心脾。不久俞灏回到湖州,作者独自重游西湖,这里已是一派深春景象,作者徘徊于飞花之中,触景怀人,写下这首词寄给俞灏,表达了深心忆念之情。
上片 “为春瘦”三句,点明时节和地点。春天是风光明媚的季节,西湖更是风景秀丽的湖山胜地,深春的西湖,美丽如画,自应为人们增添赏心乐事。然而美好的风光,也容易引起怀人的愁思。作者为春而瘦,除了伤春之外,还牵萦着伤别之情。而这种伤别之情,更占有主导的地位,因而竟至消瘦了。西湖在春天,满是袅娜的翠柳,长条千缕,拂水飘绵。古人在离别的时候,往往折柳赠行,作者怀思知友,此情已难消受,而此地又偏偏多柳,惹人离思。词以 “更何堪” 三字,深一层揭示此意,可谓笔致空灵,不同凡响。下句云 “自看烟外岫” ,由此时独游 “自看烟岫”之清寂,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日同游的欢欣。过渡全无痕迹,从而引出对比今昔之 “记得与君湖上携手”等三句,黯然伤情。作者与俞灏同游,就在这年初春,那时节梅花映照如雪,吹香袭人,雅歌清赏,共享湖山之乐。而今重游,虽说友人归去未久,却是景物全非,当日游踪所在的地方,香红零落,千亩湖干,飞花满路,不仅梅花早已凋残,就是其他春花,也都凋谢了。时光如流,眼看芳春即将离去,惜芳春,思良友,怎不令人徘徊兴叹!接着作者再从湖面荡舟来写,重寻湖光山色。“一叶凌波” 三句,另开一种境界。在碧波缥缈的湖上,作者乘着一叶扁舟,眺望着湖滨座座红墙碧瓦的离宫别馆,又不禁感念万千,频频回首。词以 “遣游人回首”这句为上片作结。“遣” 字耐人寻思,并为下片开展留有余地。
下片用 “犹有”这一短句,紧承前文,脉络不断,作者以隽美婉丽的笔墨,写此时湖上风光,以他人游冶之乐,反衬自己独游心境的孤寂。那湖面精美的画舫上,有扬袖障面的佳人; 那湖滨的歌楼上,歌女们正持扇伫立。她们争艳竞美,面额上涂着时新的宫黄,头上的翠翅闪烁着珠宝的光彩。她们趁着大好时光,嬉游玩赏,人间的乐事,显然是在她们那边了。而自己这边,友人已经别去,自己也遭逢忧愁。此番重来,良辰美景,总成虚负,仿佛伴随着的,只有怀友的愁思,无复昔时清游之乐。而这种伤春怀友之情,荡漾在自己心灵当中,就像一杯芳酒那样,芳馨而又郁抑,纵使谱入弦丝,自己来弹奏,又有谁来理解、谁来聆听呢?词序曾写俞灏风度儒雅,紫擅清歌,每有山林的清兴。白石度曲吟箫,商卿依声歌唱,堪称知音。而此时在自己则是 “离忧” ,在商卿则 “一经作吏,乃无复此乐”。可见清游难再,知音重聚不知何时,歇拍以 “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两句凄然作结,更深怀人之情。
全词思深韵雅。上片以昔日同游之乐,反衬而今独游的凄苦,以示念友之深。下片以他人游冶之欢欣,对比自己不能和知己重游的惆怅心情,以示知音别后之凄清。伤春惜别,全在虚处传神; 上下片结句,皆为点睛之笔。然犹含而不露,怀友词篇,此为高致。况周颐云: “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作者于景中寓情,情中铸景,对于真情真景的描绘,清灵蕴藉,而以真情为全篇骨干,故能成为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