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1: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21:44
楚汉争霸中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手握三十万重兵,而当时的刘邦只有二十万,项羽只有十万,并且当时刘邦与项羽打的不可开交。韩信手下的谋士都劝韩信坐山观虎斗,自立为王,而得知韩信破齐的项羽也派说客劝韩信保持中立,自立为王。然而韩信对这两种劝说都拒绝了,还是一心辅助刘邦。那么韩信为何面对三分天下的诱惑置之不理,而是坚决屈居人臣,放弃至高无上的王位呢?
在项羽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说了一段话表达出不自立的一部分原因。史记记载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韩信是受过苦难的人,他认为刘邦对他待遇很优厚,“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除了韩信主观意愿上不愿意背叛刘邦外,外部也有一部分客观原因。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玩政治是玩不过刘邦的。一般人只看到韩信为刘邦供给兵源,其实随着正面战场形势的好转,刘邦还为韩信增调了大量部队。但细考击齐汉军,却不是那么一回事。韩信的主力部队,并非所谓的“赵兵未发者”。击齐之战中战功最著者,当属曹参、灌婴。此前,曹参、灌婴曾与韩信共击魏、代,破赵时曹参、灌婴已不属韩信节制,而破齐战役发起时,曹参又以右丞相属韩信,灌婴也“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调归韩信指挥。另外,战力较强的傅宽也加入了破齐之战队伍行列,归韩信统驭。具有关史料介绍,蓼侯孔?、费侯陈贺、北平侯张苍、乐成侯丁礼、深泽侯赵将夜、中水侯吕马童、杜衍侯王翳、赤泉侯杨喜、昌侯卢卿、共侯卢罢师、下相侯冷耳、戚侯季必、乐平侯卫无择、松兹侯徐厉等都归韩信指挥。显然,韩信击齐的力量是强大的,并非如《淮阴侯列传》所说,仅让韩信以被刘邦劫去精华的残部击齐。也正是因为刘邦为韩信击齐增调了较大规模的兵力,韩信才以破竹之势,迅速击溃齐国,并在潍水之战中一举击败项羽麾下名将龙且,歼灭楚军20万,给项羽以沉重的打击。简单说,韩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他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心腹,他一但反叛,曹参、灌婴等绝不答应。刘邦的军队编制非常复杂和灵活,刘邦也非常精明,绝不会让谁过于坐大。
可见韩信没有自立为王也是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