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名字。。具体内容不知道。就记得一点点,杂志上看到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1: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4:38
是不是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附一读后感&在线阅读网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t/tugeliefu/gzzj/002.htm
读《贵族之家》有感
最近又看完了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说《贵族之家》,又是描写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相恋后因为某些原因选择分开的故事。读后明显感觉要比上一篇《罗亭》在文字阅读上流畅了很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就是如此的微妙。你不会知道在生命的下一秒,你将遇见谁;你也不会知道在生命的下一刻,你将错过谁。
由于命运的安排或者偶然的巧合,你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遇见某个让你心仪的对象。你努力争取一下,也许幸福就在你眼前。如果你此时犹豫不决,那或许两个人又将继续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走下去,不再可能交汇。那样的擦肩可就将是一辈子的错过。
还是把握机会吧,在幸福到来之时,努力抓住它,别让遗憾在你年老后回忆往事时常挂在嘴边。
读屠格涅夫《贵族之家》有感一声叹息,在感情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或者是社会环境过于颓败,那个年代,那份心动都被囚禁在市侩之中。他们似乎都无路可退。翻开屠格涅夫的这本《贵族之家》,19世纪的压抑气息凝住了整个空间,我沉默了许久,想说的很多,便突然有些语无伦次了。对于这样一场忐忑的爱和没有好结果的结局,每个人内心都会需要些复杂的起伏来平复不安定的心。
拉夫列茨基与丽莎的爱情让我想起了罗彻斯特和简爱,相似的情境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却总巧合般的相似,他们的爱都背负着伦理道德的批判。喜欢完满的爱,希望看到有情人归属幸福,他们的前妻在我眼中就成了拌脚石。而丽莎一开始并不知道,拉夫列茨基也轻信了报纸,以为妻子已死,就可以勇敢去追寻一场热烈的真爱。这中间究竟是谁出了错?妻子享受上流社会的荣华和富贵,以为丈夫也定会喜欢,可以共同享乐;丈夫是理智的,看透生活的本质,那些灯火辉煌的聚会让他厌倦,于是选择出逃;丽莎作为一次感情里的牺牲品,爱上了本不该爱的有妇之夫,徘徊在自责与爱情间,把自己推向了尴尬的境地。丽莎并无倾国倾城的美貌,却有无比美好的心灵,她聪颖、果敢,不屈服于恶浊的环境,执著地追求高尚的理想,甘愿为爱情而牺牲一切。完美,有时甚至比不上缺憾。缺憾会让人淡淡释然,而完美的女孩,太美好不愿意打碎她的梦,梦始终会终结,到时候又该如何收场?丽莎的献身精神恰恰与“多余的人”在爱情面前望而却步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便由此而生。完美的她也将面对永远残缺的结局。拉夫列茨基虽有远大目标,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丽莎的指点与拯救。然而他于迷惘之时喊出的“怎么办?”,却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内心,也在那时不再怨恨他的软弱,不再期盼骑士出现去拯救丽莎的完美。在《贵族之家》里,都是需要被同情的人,也只是同情而已。
能够用诗一样的语言谱写荡气回肠的爱情,非屠格涅夫莫属。他是伟大的语言巨匠,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被誉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在俄罗斯文学处于高度繁荣的十九世纪时期,纵使当时*文坛天才辈出,佳作纷呈。领此*的却只有两位作家,一位是列夫·托尔斯泰,另一位便是屠格涅夫。喜欢他讲述的笔调,通阅全书,看不到人物内心变化的描写也没有大段大段人物思想的描述,有的只是细致的肖像刻画。每个场景都如蒙太奇般停格,弥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附着着精致的笔调,只有他才可以把文字运用得如此美妙。当然,这只是他伟大的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洞察当时阻碍*社会发展的社会矛盾,善于捕捉时代跳动的脉搏,及时地加以艺术再现,以其博大的胸怀,同情农民,抨击地主(曾一度因此而被**逮捕和软禁)。这一切应该是和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造就着他处世的态度。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世袭贵族家庭,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歌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他笔下的人物深深感动着*的一代代人,文字用来记载,感情用来检阅,眼泪证明我们被感动。
没看《贵族之家》前便猜想到这可能是个悲剧。19世纪,巴黎公社影响着整个世界,伟大的作家都不会愿意用美丽且完满爱情来麻痹那时我们激荡的情绪。当合上书最后一页时,手指在封底轻轻划过,灯光明亮刺眼,尘埃在光亮下起起伏伏,泪还是不经意的掉落了。又是一个悲剧,预见了却还是不想去接受。拉夫列茨基的悲剧在于他是单*匹马的,没有凝聚为力量,他充分识认自己虽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所以不得已而取退却之路。这种悲剧性格是有魅力的,他们激起了读者的共鸣,尤其在只能浩叹世道不公、徒唤奈何的社会里。丽莎的悲剧在于少女对美、对爱情的纯洁的期望和企盼,得不到,遗憾便是一生。妻子的悲剧是她一手炮制的,她的不忠她的虚荣都把丈夫推到了无法企及的地方,然而最后她回头了,她却得不到一辈子的幸福同时也断送了拉夫列茨基和丽莎之间所有的可能。爱情败给了当时的社会,败给了贵族,败给了19世纪的*。小说的结局,或许是文章最大的悲剧,没有交代,他们的何去何从将成为巨大的疑问潜藏在心底被无数次叩问。是无路可走还是殊徒同归?在最后的最后,也许,已经并不重要。这一结局是对人性的高度概括,而人性是超越一切时代、超越一切国界的。这就是好的小说能传诸久远,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所在。《贵族之家》鲜明、形象地描绘了*贵族的兴亡史,像一首挽歌收留了当时的所有无奈和悲怆。
歌未央,曲已尽。那个社会环境仿佛在很远的过去,而爱的难堪还在心里。当第二天明媚的日出再现时,但愿仅存的那份感动仍在心中。没有结果的结局,该是最好的,也是屠格涅夫给我们留的想象空白,仿佛国画里的留白,意犹未尽却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