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4: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5:58
心之所念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字面意思: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犹如逆行之旅,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深层含义是,人这辈子,不管你想要得到什么,你心中所想是什么,你的志向在何方、必须要以一颗艰苦朴素之心去对待、坦坦荡荡。生如逆旅的意思就如,“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如在湍急的河流上,驾驶着逆流而上的小船。
所以,生如逆旅的意思是,人活着,必须要有许多烦恼和困难,就如逆水行舟一样。而一苇以航应该是取自“一苇渡江”、表示要以一颗坚定的恒心,面对人生所有的困难,便会很容易到达超脱的彼岸。
这段话出自七堇年的《尘曲》:
《尘曲》讲述一个家庭在一天之间,集由机缘巧合,导致多年来平和表面下的激烈矛盾集中爆发。故事如戏剧一般展开,分为三场。
每个家庭成员各自埋在心底的隐秘往事一幕幕上演:父亲早年的与前妻的情感纠葛;儿子作为一个同志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及女儿在大学期间独特的经历。
《童趣》中“物外之趣”、“昂首观之”、“为之怡然称快”、“驱之别院”的“之有什么
“物外之趣”是超越事物本身的了趣。“昂首观之”是指抬起头来观看。“为之怡然称快”是感到非常高兴,拍着桌子连声叫好之,代词,要结合前句,才能知道是指人还是物。怡然,高兴,喜悦,心情舒适“驱之别院”是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鞭数十,驱之别院”的“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癞蛤蟆。
出自:此句出自文言文《童趣》
驱之别院中的“之”的不同解释
“驱之别院”中的“之”,代词,代“癞蛤蟆”。这个解释是明白的。首先,联系上下文,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四个短语的主语都是“我”,但蒙前省略了,第二个分句提到了虾蟆,这第四个分句用一代词之,合情合理,文通字顺。其次,在“驱之别院”中,驱是动词作谓语,之是代词作宾语,别院作为处所名词在这里只能是补语,它的前面省略了一个介词“于”是显而易见的。再次,从语感上来说,把这句古代汉语译作现代汉语,总感觉少了介词“于”,也就是你说的“到”,这是正常的,在译文中补出来就是了。最后,文言中省略介词“于”的例子是常见的。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同理,“战河北”就是“战(于)河北”。又如,《张衡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果地震陇西”中“陇西”应该与“于”合成介宾短语做“地震”的状语。这里省略了介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