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9:30
门下省,自魏晋至宋,作为**的重要机构之一,起源于宫内侍从官的办事部门侍中寺。它逐渐发展成为与尚书省和中书省并立的三省之一,以侍中和黄门侍郎为核心。门下之称源于西晋时期,其组织结构和下属官职历代有所变化,但黄门侍郎始终是其重要副手,负责处理机要事务。
在唐代,门下省的组织更为严密,下属有给事中、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等官职,这些官职大多源于汉代宫廷侍从。门下省管辖的机构历代各异,如刘宋、萧齐时有公车、太医等,隋代有城门、尚食等六局,唐代则有城门和符宝二局以及弘文馆。侍中的权力逐渐提升,东晋后,皇帝的诏书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形成了封驳权,这一权力在唐代达到顶峰。
北魏时期,侍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其职位与部落制度下的内侍长类似,负责传达诏命和咨询应对。到了隋唐,门下省经历了多次改名,侍中和黄门侍郎的地位也有所变化,从实职逐渐变成荣誉职称。给事中则在唐代负责审核奏章,执行封驳权,成为重要谏官。散骑常侍等官职则主要作为荣誉衔,无具体职事。
宋代以后,门下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其他机构,成为虚职,而辽、金、元以后,门下省则不再设置。这些官职和机构的演变,反映了门下省从权力核心到荣誉象征的转变过程。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最高*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