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科学依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8: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1:43
德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认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宇宙粒子流的爆发有关。这种粒子流,也被称为“空间天气”,可能在大约6千年前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德国《科学画报》报道,波恩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约尔格·法尔教授指出,当时地球可能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宇宙粒子流风暴,导致大气分子被撕裂,形成凝结核,进而引起云层增厚、降雨频繁和气温骤降,恐龙无法适应这样的气候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灭绝。
长久以来,恐龙的灭绝一直是个谜。尽管有多种解释,但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在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异常丰富的铱元素,这促使他提出了一个假设: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导致了气候的剧烈变化,进而引发了恐龙的灭绝。然而,这个理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这样大的小行星应该会在地球表面留下痕迹,但至今未发现相应的陨石。此外,白垩纪的地层大部分是由火山灰冷却形成的火成岩,而非由尘埃堆积的沉积岩,因此小行星撞击所扬起的尘埃是否足以埋葬绝大多数动植物存在疑问。
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可能是铱元素分布广泛的原因。火山爆发会将地核内的元素带到地表,而白垩纪末期的黏土层可能正是由这些火山灰堆积形成。化石记录显示,恐龙的死亡时间与地壳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它们的埋葬姿势和地点表明了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这可能是因为突然的环境变化。
白垩纪末期,地球的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大气层更厚,气候更温暖潮湿。极地地区的气候与赤道地区相差不大。例如,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曾发现过水杉树林和鳄鱼等动物的化石,这表明当时的极地气候类似热带。地球大爆发后,这些温暖湿润的环境不复存在,恐龙无法适应新的寒冷干燥的气候,因此灭绝。
一些小型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哺乳类动物幸存下来,并在恶劣环境中不断进化。它们逐渐适应了新的气候,发展出了调节体温的能力。然而,每次大规模的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持原状。例如,鳄鱼和蜥蜴等爬行动物,至今仍保持着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