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19: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3:06
板块构造学说是由勒皮雄在1968年提出的地球地壳划分理论,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的分布特点各异,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覆盖,而其他五个板块则包含了陆地和海洋。进一步地,这些板块内又可以细分为次一级的小板块,例如美洲板块被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和土耳其等地区也可作为独立的板块单元。
板块之间的边界线多种多样,主要有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海岭,通常指大洋底部的山脊,如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地震活动性海岭,也称为中脊,由两列平行的脊峰和中间的峡谷构成。太平洋的地震性海岭则位于东侧,较为平坦,没有中间峡谷,被称为太平洋中隆,它象征着新地壳的诞生地。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的一种特殊类型,由多个横断层将其分割成小段,这种断层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向两侧*并发生水平错动,威尔逊将其定义为转换断层。当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接触区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形成褶皱山脉,使原本分离的*重新连接,这就是地缝合线。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交界处则是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带,地震、火山爆发、地壳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和地壳俯冲等现象频繁出现。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