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35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7 09:46
在古代的中国,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许多贫苦人家由于经济拮据,无法购买灯笼,但他们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也会自*灯。这些冰灯虽简陋,却成为了他们独特的庆祝方式,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穷棒子灯"。
诗人宏伟在1964年的词作《采桑子·观冰灯有感》中,深情地回顾了历史上的冰灯,表达了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当今美好生活的赞美。这些冰灯虽然起初只为穷苦人所做和使用,但其背后承载的情感和故事,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清代初年,冰灯开始在文献中留下记载。据《白茅堂集》记载,湖北蕲州的诗人顾景星在其诗中描述了人们在冰雪中堆砌冰块,点燃蜡烛的情景,这是冰与灯结合的早期描述。随后,"冰灯"这一词汇正式出现在康熙年间的诗人傅山的《冷云斋冰灯诗》中。到了乾隆和嘉庆年间,四川诗人张问陶的《冰灯》一诗,更是以其诗意的描绘,展示了冰灯在寒冷冬夜中的明亮和温暖。
尽管这些冰灯在文字记载中姗姗来迟,但它们所代表的民间智慧和节日习俗,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
冰灯,是我国北方冬季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历史较早,并且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过去,松嫩平原上喂马的农夫和松花江沿岸捕鱼的渔民,在冬季的夜间为了坚持生产,常制作冰灯作为照明用具。那时的冰灯,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把水倒入桶中进行冷冻,水未冻实之前把桶拿入屋中略微加热,使桶与冰坨自然分离,拔出冰坨,凿开顶心,倒出中间未冻的清水,成为中空的冰罩,将灯盏放入其间,便不会被寒风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