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7 20: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3:54
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挂合肥出口加工区牌子,辖省级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目前管辖面积258.57平方公里,其中产业聚集区面积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面积62.88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153.35平方公里。全区设有高刘、海恒、锦绣、莲花、芙蓉、临湖6个社区,共有村(居)53个。另,区县合作开发的新港工业园10.4平方公里,下辖居委会4个。辖区户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学生112545人)。
2010年,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产值开发区;2012年,成为安徽省首个两千亿元产值开发区,安徽省首个综合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的开发区。
合肥经开区是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家电)”、全国首个*引导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并获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4年上半年,入围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开发区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坚持“项目是生命线、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带领农民致富是立身之本”的三个主旋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工业经济领跑合肥发展。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海尔、长虹、美菱、美的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以联合利华、华泰、统一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等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来,以联宝、捷敏、芯硕、宝龙达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杰事杰、铜冠、库尔兹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西伟德、仁创、罗宝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以赛真拜通、天麦科技为代表的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强劲勃发。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家,其中亿元以上93家,10亿元以上33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
综合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努力构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向国际化标准看齐。成功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示范基地(全国唯一)”、合肥出口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等3项国家荣誉。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第2位,在国家商务部的综合评比中,投资环境位居全国第15位,中西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首位;其中“发展与效率”指标居全国第九位。
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始于1993年4月3日,当日框型大道建设开工,15日省*批复设立开发区,7月建成通车。同年7月6日,管委会成立。1993年11月4日启动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
1994年起,明珠广场、兆峰陶瓷原料公司、佳安轮胎公司相继入区。1995年5月,合肥日立挖掘机有限公司入区。7月,*视察开发区。12月11日,明珠保龄球馆开工。
“十五”期间,开发区实现多项经济目标,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完成社区建设,安置农民就业。2005年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认证。
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和商务文化区。建设微电子工业园、生命科技园等专业园区。
气候属*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季分明。年均气温15.5℃,降雨量985.4毫米,湿度78%,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地质:土地承载力2.5-2.8公斤/平方厘米,地下基岩埋深10-15米,无明显地下河道和断层。
防洪:地势高于洪水水位。
防震:工程防震按地震烈度7度设计。
绿化:合肥市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7%,人均绿地面积8.7平方米。
区位交通: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西南,距离市区7公里,通过高架桥驱车6分钟可达市中心。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西北,距市中心31.8公里,年旅客吞吐量可达950万人次。
公用设施:开发区已建成220公里高等级道路。供水能力35万吨/日,供水管网环状供水,水质优良。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供电容量90万KVA,10KV供电线路100公里。供热能力426吨/小时,天然气供应能力3650万立方米/年。
招商项目: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家用电器配套产品、微电子工程、新能源基地、等离子产业园、高亮度LED产业园、平板显示基地、南艳湖服务外包产业园。
专业园区:微电子工业园、生命科技园、意大利工业园、住宅产业化基地。
部正式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住宅产业化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住宅,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消耗,满足节能、节地、节材和环保要求。住宅产业化包括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外围部品体系、内装部品体系和设备部品体系。
中外运合肥物流园是中国外运集团在中国中部地区投资最大的物流项目,也是安徽首家大型国际物流园。物流园位于开发区南部工业园内,规划面积400亩,一期项目已于2007年投入运营。
开发区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和快速消费品。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的95%以上。此外,开发区还重点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
区内教育包括合肥一六八中学、合肥润安公学和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一九九六年,省编委、计委、科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开发区行政管理*和机构改革试点。同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建成开业。11月2日,*、省**下发文件同意组织实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1996年11月13日,合肥华新电工有限公司入区建设。
1997年,*成立了以**钟咏三为组长的开发区行政管理*和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下发文件,同意组织实施改革试点方案。该区率先完成改革,解决了*问题,创造了优势。同年,他们实施了社区开发建设,成功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开发区走上创新发展之路。9月17日,市*明确了开发区开发管理范围。9月25日,合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了“小*、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9月27日,*、市*下发了改革意见,明确了管理*和职能。10月6日,管委会成立了多个中介机构。11月,**局委员*视察开发区。
2008年,该区召开动员大会,启动新一轮*改革。改革目的是实现管理*改革的新突破,提升效能。1月13日,*总*视察开发区,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1月16日,王三运代*调研,考察了多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