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鸟人》:为“被爱”而生,因“荒诞”而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20:04
影片《鸟人》以其100分钟的连贯镜头展现了主角里根在百老汇的跌宕人生,摄影机的跟拍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他的焦虑与困境。这部作品凭借多奖项的肯定,镜头的魅力无需赘言。
电影的深层解读在于其丰富的隐喻符号,特别是从存在主义的“荒诞哲学”角度,探讨“我们为什么而活”与“我们为什么而死”的主题。电影开头与结尾的呼应,以及电影海报和字母设计,都富含深意,暗示着对自我存在和认同的质疑。
里根的人生轨迹与雷蒙德·卡佛的诗《迟到的断想》紧密相连,他追求的是被爱和认可,但这种渴望却成为他生活的困境。他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试图找回尊严和人生价值,然而,电影结局的自杀揭示了他并未找到真正的答案。
电影中的“伊卡洛斯坠落”的场景,既是象征,也是对主题的呼应。主角在艺术与现实之间挣扎,就像伊卡洛斯试图飞翔却无法掌控高度,最终走向失败。《美术馆》中的诗句,揭示了人类普遍的孤独与被忽视的境遇。
《鸟人》的选角和戏中戏的设置,如同现实与艺术的对话,反映出主角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改编自卡佛小说的话剧,里根在其中一人分饰两角,体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电影的多重解读。
最后,电影以加缪的“荒诞哲学”解读里根的自杀,生活中的荒诞性和追求的虚无,使得生命的结束成为对荒诞的反抗。电影《鸟人》通过这些情节,引导观众思考关于存在的深刻问题,但并不提供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