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3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27
泉州培元中学,成立于1904年,由英国*教长老会创办。学校创办人安礼逊,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倾尽全力,为学校的发展和中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初期,资金主要来自英国长老会的捐赠,后通过安礼逊的不懈努力,广泛发动华侨捐资,使学校经费来源逐渐转变为华侨捐赠。
1913年,学校购得泉州市西北隅花棚下原清*火药库遗址,同时建成了“伦敦楼”。后来,旅居马六甲的华侨郑成快先生捐资二万元,对该楼进行了翻新并更名为“郑成快楼”。此楼一直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直至1989年因暴风雨部分倒塌而不得不拆除。当时,学校曾尝试联系郑成快先生的后裔重建,但未能成功。后来,由市*拨款在原址重建了七层实验楼。
1992年,培元中学毕业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张文裕先生留下遗嘱,将其三万元存款捐赠给母校,学校以此设立了“张文裕奖学金”,并在实验楼命名为“张文裕科学实验楼”。这充分体现了校友对学校和教育的深厚感情。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学校得到了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1920年,孙中山先生向培元中学捐款,并亲笔题词“协兴教育”和“共进大同”,1980年,国家名誉*宋庆龄又亲笔题词“为国树人”,这是学校的重要荣誉。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海外华侨的捐赠。1919年,菲律宾华侨蔡晋益、叶寿等捐资修建了“菲律宾楼”;1920年,印尼华侨黄仲涵、许汉利等捐赠支持了学校的建设;1921年,印尼华侨蒋报企、蒋报擦等捐建了“泗水楼”大校舍;1922年,印尼华侨张氏兄弟捐赠修建了“张远记堂”。
1929年,培元中学成立校董会,包括英国长老会、闽南*教会和培元校友会的代表。1940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最终在1951年改名为“泉州第二中学”。然而,1977年“十年浩劫”后,学校遭受严重破坏,校友们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决心为学校复兴做出贡献,重建、修建、扩建了众多设施,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校友们的捐赠和重建活动,不仅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激发了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激励师生勤奋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校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培元中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学校在艰难中不断前进,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璀璨明珠。
泉州培元中学是1904年由英国*教长老会募捐,聘请英国人、剑桥大学毕业生安礼逊(A.S.Moore.Anderson)来泉州创办的。办学初期,曾得到中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关怀。1920年1月,孙中山先生带头向培元中学捐款,并亲题“协兴教育”于捐册扉页;1920年11月5日,亲笔题写“共进大同”赠勉培元中学。1980年5月,国家名誉*宋庆龄又亲笔题写“为国树人”赠勉培元中学。同时,学校还得到华侨和各界人事的资金支持,成立了多个奖学基金,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