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5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6: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语言文字混乱现象相继出现。首次发生在建国初期,大量工农干部的*舞台转型引发了语文生活中的一些“不可容忍的混乱现象”。为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强调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捍卫语言纯洁与健康。第二次则是在十年*期间,语文生活因*生活动荡而剧烈变化,一些美好的语言传统遭受破坏。直到*结束,语言“伤痕”才逐渐愈合。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语文混乱之中,错别字泛滥,语言使用随心所欲,语言规则受到挑战。金文明先生发出“守护语林”的呼喊,展现文化良知与历史责任。
金文明先生不仅是勇敢的斗士,更是智慧的编辑。他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编辑态度。为了准确判断书稿,他钻研了训诂学、音韵学、版本目录学等,以及职官典章、舆地方志、金石碑刻等知识,成为典型的学者型编辑。他自制《唐宋作家姓名字号生卒年表》,长达2.5米,收录众多唐宋名家,展示其编辑态度与文化精神。
金先生的学术功底深厚,如在大学任教,肯定能培养出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在研究所做学问,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业余时间完成的《金石录校正》《中华古汉语字典》,证明其在学术上的开拓能力。然而,他却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专注于编辑工作。金先生对大型文化工程如《辞海》《汉语大词典》等的贡献,是中国出版与文化的幸事。他以热忱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成为语林守护者,收入的文章言之有物、见解独到。
文化需要延续,语林需要守护。阅读本书后,最想表达的敬意是对金文明先生的致敬。
德国语言学家史莱赫尔说,语言是一棵大树。他认为语言是有自己的生命的。我国散文家秦牧先生则把语言比喻为一座森林,生机勃发,气象万千。他在脍炙人口的《艺海拾贝》之后,又写出了一本语言随笔:《语林采英》。金文明先生看来是认同这些比喻的,他把自己的新作命名为“守护语林”。不过,第一次见到这四个字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它留给我的印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这个词便是: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