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大国沙王主义"具体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9小时前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5:30
应该是"大国沙文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大国沙文主义并不是某一国家特有的现象。乙国比甲国小,但是比丙国大,乙国尽管会反对甲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却也有对丙国持大国沙文主义态度的。
沙文主义(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
词源是法国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对拿破仑感恩戴德,对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狂热崇拜,狂热拥护拿破伦一世的侵略*,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主张用暴力建立*兰西帝国而得名。而“沙文主义”这个名词则首先出现在法国的一部戏剧“三色帽徽”中,以讽刺的口吻描写沙文的这种情绪。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还曾被女权运动的领袖用于“男人沙文主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男子主义”“大男人主义”)。英语中有一个对等的词,是Jingoism。所以经过演变,如今“沙文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更多时候用来指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尤其是后者。
沙文主义者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过份的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是一种有极偏见的情绪。
沙文主义鼓吹本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鄙视和排斥其他民族,煽动民族仇恨,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因而成为侵略性的、极端反动的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金戈主义是极端的沙文主义的一种。金戈是英国沙文主义者的外号,始用于19世纪70年代末。金戈主义的特点是:鼓吹殖民掠夺,煽动民族仇恨,夸耀英国人具有所谓的种族优越性。此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出现。当时,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首领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公然投票赞成军事预算,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拒绝宣传和支持本国无产阶级*,完全投入了资产阶级的怀抱,陷入了社会沙文主义的泥坑。对此,列宁斥之为熟透了的机会主义,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叛。沙文主义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叫做民族沙文主义;沙文主义在国际关系上的表现叫做大国沙文主义。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把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同比较弱小的国家的关系上,怀有民族优越感,损人利己,唯我独尊,违背平等原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干涉、侵犯他国的内政和权益,不尊重乃至损害他国的独立和主权,在*、经济、文化生活领域歧视、奴役和*其他民族。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大国沙文主义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其他国家和压迫其他民族的工具。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者曾宣布本民族和种族是“优秀民族”、“高级种族”,负有统治世界、奴役其他民族的使命。它们是大国沙文主义的突出代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5:31
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大国沙文主义并不是某一国家特有的现象。乙国比甲国小,但是比丙国大,乙国尽管会反对甲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却也有对丙国持大国沙文主义态度的。
例如前苏联和美国,都有大国沙问主义.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20日,苏联纠集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四国约30万军队对捷克斯洛伐克突然袭击,仅用6小时即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华沙条约”国家内部间,以突然袭击方式悍然发动入侵的典型战例。
1968年1月,奉行“自由化”路线的杜布切克出任捷共第一*,杜上任后改组捷共**团和*处,提出新的“行动纲领”,对苏离心倾向日益明显。苏联担心捷克的*、经济改革动摇其对东欧的控制,遂对捷采取了*、经济压力,*迫捷共改变*路线,遭捷拒绝后,苏联决定诉诸武力,用军事手段占领捷境,改组捷共领导层,扼杀捷克改革。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在“谈判”烟幕掩护下,经过周密策划和长期准备进行的。为隐蔽入侵意图,苏联采取种种外交、*欺骗手段蒙骗捷方。苏军及其它华约部队,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将军队调至靠近捷边境的进攻出发地。至入侵前一个小时,苏驻捷大使还向捷领导人谎称:“绝不会发生军事行动”。经过100天紧张准备,苏联纠集其它4个“华约”国家的5个师和苏军18个师,近1000辆坦克,于8月20日夜,分多路对捷发起突然袭击。
入侵伊始,苏军特种作战部队乘军用运输机飞临布拉格国际机场,在“机械故障”的籍口下,要求在机场“紧急迫降”。飞机在捷机场降落后,70余名特种作战部队士兵冲出机舱,迅速攻占塔台和机场要地,控制整个机场。随后,在苏境内待命的一个苏军空降师乘30余架运输机紧急空运布拉格,苏伞兵由机场搭乘坦克和装甲车辆向布拉格市区快速突进。苏军先控制了捷首都所有交通要道,包围、占领捷共*大厦、捷国防部、邮电、新闻等党、政、军要害部门,逮捕捷共第一*杜布切克等捷党政军要人。与此同时,由大量坦克、装甲车组成的华约部队,从苏、德、波、匈四国与捷接壤边界多路、多方向越过边境,占领捷克其它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封锁捷克与奥地利边境。拥有23万兵力的捷军,在所有军营均被苏军控制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进行抵抗。8月21日,苏军及华约后续部队和各级指挥所陆续进入捷境,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的占领。
8月26日,被拘捕至莫斯科的杜布切克迫于压力,与苏联等5国达成协议,改变捷共既定路线。在捷人民坚决反抗下,入侵苏军及华约部队陆续撤离捷境,但仍有部分苏军继续留驻捷西部边境。
苏联纠集华约军队联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军事意义上看是一次成功的突袭,但在*上却招致了捷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国际*指责。这种以武力对一个主权国家内政进行干涉的侵略行径,暴露了苏联“强权*”和军事冒险的本质。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党党*总*兼*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