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1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1小时前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而精血又是维持女性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女性的生理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紧密,妇科疾病与脏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对于妇科病的治疗,还可通过通畅督脉的方式来搞定,一起来看看吧!
通畅督脉法是通过祛风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等法疏通督脉经气,治疗督脉阻滞所致疾病,如产后身痛、经行头痛、脊柱强直、昏厥、癫痫等。
一、病因病机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故风寒湿三邪客于督脉,凝结阻滞,使督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产生的病证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一般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常见督脉与脑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骨空论》指出,督脉“入络脑”,《难经·二十八难》也有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的论述,认为督脉与脑密切相连。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循颠络脑,与督脉“会于颠”,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气血下注胞宫、冲任而为月经,阴血相对不足,外感病邪侵入督脉,致使经气循行不畅,气机不宣,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而经行头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产后气血不足,元气亏损,百脉空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督脉,致腰背疼痛。《难经》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风、寒、湿稽留关节、肢体,使气血凝滞,运行不畅,进一步瘀阻经络,可致肢体疼痛。加之产后气血耗损,脏腑虚衰,抗病力弱,外邪容易乘虚而入,常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二、疾病及其辨证
经行头痛是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经后辄止,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头痛为辨病依据。临床上有虚实之分,首以头痛的时间、性质辨虚实。一般而言,经前胀痛、掣痛、刺痛为实,经后空痛、隐痛为虚。其次,以头痛的部位辨受病的脏腑经络。大抵痛在后头,属太阳;痛在前额,属阳明;痛在头侧连耳,属少阳;痛在颠顶连目,则属厥阴受病。治疗本病以调气血、平肝阳为主,并结合经期不同的时间以及所属脏腑经络,灵活施治。治以调理气血,通畅冲督为主,使气顺血和,清窍得养,则头痛自止。产后身痛是以肢体筋骨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兼风寒湿瘀,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夹杂。辨证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兼症与舌脉。邪入督脉兼血虚者,症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产后恶露量少,色淡,乳汁稀少,舌淡,脉细弱。风寒侵袭督脉者,症见肢体及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薄白,脉濡细。邪入督脉兼血瘀者,肢体及关节疼痛较重,痛有定处,发硬,屈伸不利,伴小腹疼痛,恶露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暗,苔白,脉弦涩。邪入督脉兼肾虚者,症见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苔白,脉沉弦细。
三、用药经验
督脉经气阻滞所致疾病的治疗,治疗时不仅要从脏腑辨证用药,还要重视引经之药运用的配合,达到标本同治、兼顾整体与局部症状的目的,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神术散”为主方,祛风散寒除湿,通畅督脉,主治经行头痛、产后腰背疼痛、脊柱强直、昏厥、癫痫等。治疗督脉经气阻滞相关疾病常用苦辛芳香之品,常用药物有:藁本、细辛、羌活、防风、荆芥、葛根、制天南星、白果、苍耳子、柴胡、当归、川芎、桔梗、枳壳等,其中藁本、细辛为治督脉病引经药。方中主药羌活辛苦性温,气雄而散,善行气分,能散能行,功彻上下,遍达肢体,配当归、川芎治头痛、脊强而厥。细辛不仅引药入督脉,还可治疗少阴头痛、偏正头痛,故为拨乱反正之要药。防风辛甘性温,太阳经本药,又入手足太阴、阳明经,可随诸经之药所引而入,为治风祛湿之要药,治一身尽痛,配白芷可加强止痛之力,加藁本散督脉风寒而治头颠痛和脊强而厥。全方配伍使督脉通畅,经气运行,外邪得散。临证加减:若症见恶寒、背痛,甚则发痉等寒邪闭阻督脉较重者,可加荆芥、葛根、麻黄;若见倦怠困乏等湿邪较甚者,加苍术、威灵仙、秦艽;若见头痛、癫痫、口吐涎沫等痰气阻滞督脉之症,加制天南星、贝母、竹茹、枳壳;若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高热、抽搐等肝风化火,扰及督脉之症,加天麻、羚羊角、菊花、生地黄。
四、患者之家,医患一家亲
患者用疾病,疼痛,鲜血,甚至生命培养教益我们,使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诊疗操作和技术水平,让我们成为合格的医生、护士。我们怀揣着一颗热忱的感恩之心,建立“医患一家亲”的职业理念,用心中的大爱,努力创造一个“温馨,舒心,安全”的就医环境,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去关怀,温暖每一位患者朋友。因为每一个病人都是“患者之家”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