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压枝黄半熟,杏黄衫子退红裙(杏黄诗词五首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28 11: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3:37
夏天最惊艳的色彩是什么?
小时候,附近有座小丘陵,树木蓁蓁,荒草丛生,人烟不至,一进入丛林,就有迷失的感觉。和小伙伴闲来探险,每走几步就风吹草动,胆战心惊。然而在这样绿树穹隆的森森环境里,发现了树上挂着着几颗金*的果实,在一片绿色中格外显眼,顿时兴奋压过了恐惧。只是树太高,伙伴们爬上去,费了好大力气,才摘下几个果实,小巧,色泽金黄,上面有小小的绒毛。
这是桃子吧,只是没有见过这么*而可爱的桃子啊。
从此那翠色中的养眼的*,就成了夏天最美丽惊艳的色彩。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件*的上衣,招摇在绿色的夏天里。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杏子。而身上的黄衫,就是最美的杏黄衣了。
直到读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孩提时候的溥仪和弟弟溥杰玩耍,忽然看见溥杰身上穿着*的衣裳,很是生气,大有翻脸的架势。原来溥杰穿的是一件杏黄的衣裳。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够穿明*,溥仪是将溥杰身上的杏黄衣裳看作了明*,认为这是谮越了级别,大为生气。
但是我却读出了溥仪在色彩上的敏感和嫉妒。因为杏*,比明*更舒服好看,因为杏黄是*中糅合了一点点红,使得色彩更为醇厚稳重,更彰显面色的白净优雅,两个青春少年站在一起,作为小皇帝的溥仪,显然是嫉妒了。这么好的颜色,只应该他拥有。
是,只有杏*,才能般配丰隆森然的绿色啊。
我爱杏黄。
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因其适应性广,很早就被人工栽种。
甲骨文中,就有杏,果实挂在树枝下。
周朝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里,有五沃之土,其梅其杏,是指的梅和杏树适合种植在丘陵和山坡上,不侵占良田,又能茂密生长,结出累累果实。可以知道在周朝,就有大规模种植杏树。
孔子是在杏坛上教授学生,如果是春天,那是满树粉色滋润的花朵,如果是夏天,那树上垂悬累累金黄的果实。
杏树成年后多产,杏肉酸甜平和,多吃也不会伤肠胃,制成干果,可以代餐。而杏仁比桃仁更饱满,富含油脂,且药用价值高。
杏树是园林田园种植的美树,春花夏果,且杏树高大,木材利用率高。
杏子黄红时,是丰美的夏天到来了。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西洲曲《 魏晋 · 无名氏》
这首诗,是写丈夫出门的夏天,女子思念丈夫。
丈夫去西洲采摘梅子了,夏天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而梅子在古代是重要的水果和酸味原料。
女子在家中,穿上了夏天单薄的夏装。
那么杏子是*的,这里为什么写杏子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古代的色彩识别不同。
杏树的果实,往往黄中带红,有的偏红一点,有的偏黄一点,而这种色彩,古代叫作“丹红”和正红和正黄都有区别,是一种复合色彩。
所以南北朝乃至唐宋时期,这种颜色,有时候归为了红。
但是无论杏红或者杏黄,在衣服上,都表示这是杏子果实的颜色。
你看看,这个女子是站在夏天的水边,在翠绿的乌桕树下,穿着杏黄的上衣,眺望思念着自己的情郎。她就像一颗甜美的黄杏子,落在盛夏的绿色里,清新明艳。而可以想到,在她的家乡,也不缺乏杏树。古人的审美从自然中来,却又提炼,形成了夏天黄和绿最清新的对照。
杏,代表着幸福,等待,好运。
杏子因为普遍,杏子是圆的,杏核也是圆的,裂开的杏核,里面藏着饱满的杏仁,也被人形容成眼睛,说起美女的眼睛,杏眼圆瞪,就是说那种滴溜溜的可爱吧。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荷花几阵香。”北宋 · 李之仪《南乡子 其二 夏日作 》上阙
普通庭院和农舍,多会桃李梅杏同植。
这是夏天的比邻而居的农家庭院。
前面有绿色的池塘,夏雨充足,荷花连岸香。
上面蜻蜓穿梭,避开燕子,显示着这已经是暑热的夏季。
最美的不是荷塘,而是杏子成熟。
邻居家的杏树枝条繁茂,累累的果实,压满枝头,一部分已经垂到了院墙这边的庭院里。
一树的杏子,大半都已经黄熟。
这绿色丰美的夏天,有养眼的视觉感,有触手可得的免费果实,怎么会不开心?
“绿阴庭院夏初长,梅子新肥杏子黄。枝上莫弹秦吉了,游人借此当笙簧。”宋 · 李叔与《乌衣园 其一 》
夏天最美的庭院,当然莫过于有梅树和杏树的地方。
绿荫覆盖的庭院,遮蔽了艳阳长日,仰头一看,梅子在结果,而杏子却已经黄了。
这种绿荫中的黄,让人垂涎欲滴。
那树上爱吃杏子的鸟,你就少叫唤吧。
你把行人吸引来了,逗留得越久,那树上的杏子就会越少啊。
因为如此清凉且美食的地方,怎会会逃过人们欢乐的攀折?
“碧玉篦扶坠髻云。杏黄衫子退红裙。妆样巧将花草竞。相并。要教人意胜于春。” 定风波令/定风波 其一 北宋 · 张先
在宋朝,尚*。在唐朝,*是帝王的常服,而非礼服色彩,所以晚唐的皇帝日常多穿*。到了赵匡胤被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饱经战乱的人们,迎来了安定的时刻,对于*,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宋朝人喜欢黄牡丹,黄荷花,腊梅,菊花。
当然日常所用的*为区别于帝王色系的褐黄和明黄,选用的都是颜色淡雅清新一点的杏黄,鹅黄。比如牡丹花开的时节,京城的达官贵人,仕女歌姬,都喜欢系上一条*的腰封。
而杏*也在晚春早夏时段最为出彩。
因为此时绿色深浓,配上杏*的薄夏衣,格外娇美清新。
那女子,头上是梳的慵懒的堕髻,用碧玉梳子在头上固定,类似现在夏天的女孩子,看似潦草实际精致地在脑后,挽起长发,还带着凌乱美。
身上是穿着杏黄上衣,下面配着的是夏天淡色的长裙。
这样的搭配,正好过炎热的夏天,既有鲜明的视觉感,也让人觉得娇嫩。
像盛开在夏绿里的*的花朵。
这种属于夏天的独特的视觉审美,一直延续到晚清,因为流行的夏季女孩的装扮就是“杏黄衫子藕花裙”。
可见这种审美,一直是经典。
“乍阴乍晴鸠敚巢,半湿半乾蚓出土。南中五月熟梅天,北地应呼杏子雨。”清初 · 查慎行《阴雨连绵颇似江南黄梅天气 》
梅雨是因为江南五六月,梅子成熟时,长江流域每年有一段高温潮湿的雨季而知名,现在已经是一个气候概念和名词。
但是为什么不称为杏子黄时雨呢?
这还要怪杏树实在是耐涝耐旱,在土地贫瘠的北方山区也能顽强生存。
杏子有雨没有雨,都努力成熟,不论北方和南方。
而梅树则因为依赖气候,从汉朝起,适合梅树的地方南移到长江流域。而梅子成熟期,江南多雨,故而称为黄梅雨,梅雨。
但是最美的烟雨美景,却是杏树,湿润的雨季,杏子率先成熟,一串串蹲在绿叶枝头,比梅子养眼,比梅子清甜。
只有查慎行,也就是金庸的祖先,在北方看到了这种雨中杏子成熟的美。
他说,江南叫梅雨,北方难道不能叫杏子雨么?
是啊,我最爱的杏子黄,就蹲在烟雨绿树中。至少,我最爱杏子黄时,烟雨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