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形成于( )时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3:18
先秦至秦汉时期,汉族史籍对居住在岭南地区的民族有所记载,其中“西瓯”、“骆越”等被认为是壮族先民。
进入唐五代,壮族先民被称为俚、僚、庆猜乌浒(乌武)等。此时,也开始出现以地域或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以及泛称“洞蛮”、“洞氓”。
至宋代,壮族族称出现新的变化,增添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元明时期,又有“獞”桥差运等称谓,以及自称壮、侬、郎、土、沙等情况。这些称谓原本具有地域性,但到明清时期,“壮”这一称呼已普遍用于广西及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广泛接受的族称。
1952年,壮族被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名称改写为“壮”。
关于壮族的迁移历史,据1928年版的《连山县志》记载,壮民多数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广西迁移而来。例如,永丰乡覃姓的族谱中便有“洪武初来程山古县落籍”的记录。通过族谱资料可知,部分韦姓先祖来自桂北山区的南丹、庆远、都安一带;覃姓于万历九年(1581年)从广西贺县迁移;莫姓则在永乐、正德、万历年间从封开迁来;贤姓于天顺年间自广西崇化(平乐)迁来;梁姓则在成化年间从广西藤县迁移。这些资料表明,壮族至少已有五六百年从广西迁至连山的历史,并与相邻的汉族、瑶族交错居住,生产和生活相互影响,关系紧密。这种小聚居的局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圈和现今的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