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9:36
本书的研究从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出发,即权力、主体和话语的相互交织。在导论部分,我们首先探讨了权力与文化、主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文学实践,对核心概念如权力、主体和话语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一章深入历史背景,研究了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在五四运动后所经历的深刻话语转型,尤其关注红色文学秩序的建构过程。这一阶段的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语境。
第二章和第三章聚焦于红色文学话语秩序的构建模式及其运作机制,分析了中国作家在这一秩序中的主导和屈从立场,揭示了他们如何在文学实践中体现权力与主体的互动。
第四章至第六章,我们分别剖析了作家们在面对红色文学秩序时的压抑反抗、忏悔和疏离立场,展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与挑战。
结语部分,我们总结了中国知识分子(作家)在红色文学秩序中的内心冲突,并探讨了他们如何在文化心理困境中寻找超越之路,寻找自我表达的可能和出路。
本书的研究视角为“权力(文化)-主体(心灵)-话语(文学实践)”。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权力的视角与心灵的视角相结合,文化分析(意识形态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为此,导论阐述了权力与文化的关系、权力与主体的关系,以及权力、主体与话语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还重点界定了“权力”、“主体”和“话语”等核心概念的特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