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5: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1:31
河南灵宝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遗留了大量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德理念。今天在这里研讨循环经济,有其特殊的意义。
西方文化以*教文化为代表,有人称为“罪感文化”,从*教的“原罪说”引出“赎罪—救世说”,构成西方文化的心理传统。
在西方*文化出现前的500多年,我国古代文化已经确立了“忧患文化”、知常道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富于远见的理性思维。比如: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传》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患而豫防之。”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有洿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古代圣人的这些论述,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提出的命题,传承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国际学术界讨论“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增长通常指经济量的增长;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专门小组发表了《只有一个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人类与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1年美国莱斯特.R.布朗发表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及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1997年6月,联合国在纽约展开特别首脑会议,谋求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盲目夺取自然资源,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带来资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要珍惜资源和保护资源。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精神文化的文明发展为基础的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题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要保持其与自然相协调的关系;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时,承认并努力做到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机会平等。提出社会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价值观,从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二是发展观,从过去的单纯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三是全球观或整体观;四是时间观,从只考虑当前到以当前为主、兼顾长远转变为当前与长远同时考虑并策划。
我国很重视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提出的系统理论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更广泛、更结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说到可持续发展,都与资源有密切关系。泛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延拓,是对人类或非人类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组分的集合。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的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用来维持生态平衡,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并能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有形物质,自然资源是其主体,矿产资源属于硬资源。软资源是包括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时间资源等以智能为基础的或无形的但对人类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的资源。
地球造就人类,人类在改变地球。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利用。随着人活动的急剧增加,不得不关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内涵所在。
我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包含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其泛资源的相互转换,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仅仅是用“原罪说”、“忧患文化”理解认识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够,必须建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认识方式和实践行为,才能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对此,我认为有社会和企业两大层面问题。社会层面主要依赖*的*引导,企业层面主要依赖企业的实践。今天,我们以矿业为主讨论科学发展观,研究矿业循环经济。我认为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利于研究的深入。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不能简单地采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非洲、南美洲国家大型矿产地开发利用的模式。在我国的多数大型矿产地的开发过程中,必然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域,就是所谓矿城的出现。对于一个具体地方的矿产资源,必然有发现、起步、发展和终结的过程。要避免出现“矿兴城兴、矿衰城衰”,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是这样的典型。我注意到灵宝市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道路,感到很可喜。一个矿业城市一旦出现,作为地方*就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社会的发展,逐步实施不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的矿产资源,其总量不具全国的优势,但是河南的地理位置和中原文化发展历史,决定了河南矿产资源开发量长期在全国处于重要的位置。煤炭、铝土矿、黄金等矿产资源,长期处于开发量与资源量不相称的地位。如何进一步发挥河南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的难得条件,在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不能将河南建成“原料基地”,要充分利用开发矿业得到的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以假想,就是在20年后,当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后,河南省境内没有矿业或矿业减到最低限度的时候,河南能否仍然是处于国家地理中心地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我想,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矿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于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地区,矿业循环经济更为重要,矿业循环经济从矿出发,而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却不能局限于矿,要走出一条以矿而兴、没有了矿仍能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这是近20年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实施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
作为矿业企业实施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爱惜、珍惜资源;第二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发现更多的可利用资源;第四是利用新技术,实施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延长矿山的寿命;第五是树立采矿塑造新环境的新观念,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是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当前首先是利用好历史遗留的废弃物,尽可能地资源化。历史遗留的大量尾矿、废弃物,有的已经是宝贵的资源。栾川钼矿的大量尾矿可以说是全国的典型之一。第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减量化。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减量、也不能资源化的,应当合理处置。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对矿产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合理处置矿山尾矿、废弃物,就越来越重要。对此,*要有行政的管理办法,企业要从矿山企业资源实际出发,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三是合理部署,加强深部、外部的勘查找矿,延长矿山寿命,为矿产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第四是实施将采矿破坏环境转变到塑造新的环境战略。采矿必然改变生态环境,如果让生态环境恶化就是破坏,如果能让生态环境优化就是改善。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矿可以做到改善环境,能够做到改善环境,也应该做到改善环境。第五是有计划地保护采矿遗留的地下空间,特别是地处中原、有重要地理位置的河南,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遗留的地下空间,在储存、旅游、军事等方面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最后,我想讲一讲矿业和土地。如果矿可以在全球平衡供给,特别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在全球平衡供给;但是,土地难在全球平衡。矿业循环经济应该与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当前地方*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探矿、采矿要用地,传统说法是要破坏土地,减少耕地。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头、措施恰当,采矿及其后续的工作,可以提供建设用地、林用地、耕地。实施矿用土地的整理、复耕,是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石料,有大量采石场,在作这些开采地的规划时,就要与增加建设用地、整理耕地结合起来,将采矿与开发新的用地结合起来。实施地面开采矿区的整治工作,将会提供新的可用地。河南开采煤炭的历史悠久,遗留了大量开采煤炭损坏的土地,有计划地对这些土地实施整理,按照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为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等。在用地指标十分紧缺的现在,能够通过整理、建设得到新的耕地,这些新增耕地的指标可以置换,我想,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措施,是*管理机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