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比较儒家修炼、道家修炼、佛家修炼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5: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6
真详细比较起来确实很麻烦的,要求对三家修行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这一点就算是内门子弟能做到的也不多,何况咱们这些门外汉呢。如果之是简单的比较,偶倒是可以强充内行大体说一下:
1、三家均讲“善”,修善功,儒家自古讲求入世为官以“济天下”(事实上如何先不讲,这一点理论上是存在的,个人嘛比如范仲淹、包拯都算是,现在大家也普遍承认周恩来也是当代大儒,中庸之道的典范,非贬义)。道家的“善”体现的不是太明显,但古代如吕洞宾张三丰之流,都讲究修行到一定阶段“入世”行持善功,无非就是因缘度化,助人解脱苦厄,或治病或惩恶或除妖鬼之类的,这一点也容易和那些江湖骗子相混淆;佛家的善主要是进行“法布施”,象偶们在僧侣眼里叫“施主”,是指偶们向他们布施衣食等购物以供养他们,反过来,他们对咱们大众布施的是“法”——佛法,“佛教”就是指用佛法教化众生,让一切与佛法有缘之人都能获得方便法门,通过修行以证得果位,脱离世间苦海。
2,三家也讲“真”。儒家的真,偶的理解,主要是指做学问“格物而致知”,以求真的精神,认真研究事物的存在及运演规律,从而找到真理;讲究修身养性,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身正气浩然,上不畏皇权,下不惧小人,就是孟子那句“富贵不能淫……”又说“君子不欺暗室”、“君子不可欺之以方”等等,偶以为都有这层意思在内。道家的真,其实细究起来与儒家也是一致的,一个具体的标志就是修行丹成后的一个阶段,叫做“大成真人”或“真人”,到了这一境界,想到啥就说啥,说啥就做事,看起来随心所欲,但却是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举手投足“皆合于自然”,一举一动暗合天道,是真正的内外一体,真正的“赤子之心”,有说这一境界其实也是“婴儿”(即道家的圣婴——小说中说是“元婴”呵呵呵)。另一个角度来讲,道家的修行,无论是五代前的外丹饵药还是之后的内丹修持,其实修行的主体目标,都是求“道”,换言之,通过各种法门,探求天地与人体奥秘,也就是说追求相对绝对的“真理”的一个过程,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至于佛家,“真”提的更多,(前些年还被某人歪曲利用了),这一点资料较多随便一找到处都有不作赘述。呵呵。要说的是,佛家的“真”也只是为了迎合咱们俗人心态方便普法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而已。
3,从手段上来说,三家修行都打坐。不少人都奇怪,古代读书人也打坐?——这是无疑的。读书人读思了,静坐以调心、养气,都是很经常的事儿。不过儒家注重外功,内修重在修养心性,所以并不象道佛家一样有类似气功丹功的*次第;但有一点不可不知,所谓“定能生慧”,这是佛家的说法,其实道家也讲,儒家么,呵呵,更不会否认。静坐,由静入定(静和定的区别请自查),对身体的好处,对智慧的开发,其实比所有的气功都有效的多。只是一般人都不了解或不能坚持而已。
……说不下去咧,如果真要强行概括特点的话,偶这点学识还真做不到,需要翻阅大量典籍才中……光佛家就有阐、密、净、华严等各宗,各自法门万千;道家分东西南北中各大派修行法门也是各各不同,南、北两派为代表就有先性后命还是先命后性的区别……太多了,说不完……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不过偶以为,三家修行其实最根本的目标,或说最根本的修行,主要还是心性,修行就是修心嘛。只是各有侧重罢了,殊途同归,三教原来是一家嘛。
偶这么辛苦,楼主的5分真真……5555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7
儒家讲究的是人的气质方面的修养,这个说法最早源自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后一直延续到了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是一种正义的浩然感。
道家(非道教)讲究的是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开始延续到庄子的逍遥。是一种怡然自得,一种洒脱。
佛家讲究的是一种度人,一种慈悲。
如果三家的不同人物同时站在你面前,就算他们没有很明显的表现特征,你也能很快认出谁是哪一派的。儒家的正义感使人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一种伟岸,一种正气凌然。道家的的逍遥给人一种洒脱,出尘的感觉。而佛家则给人一种慈悲。
然而。真正说起来,这三派是两家一教。也就是儒家、道家与佛教。
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佛还没有传入中国,而当时的百家都有自己的治国主张,如道家讲无为而治,儒家讲仁治,法家的法治等等。一直到汉董仲舒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才开始转变为道教。而老子李耳作为当年孔子的老师,道家有幸避过了这一场灾,此后才有了国教。而佛,却是一直没有自己的治国主张,主要讲究的是度人,而且东汉时期就有过数次佛教东渡传教的记载,但是都是失败的。直到汉末三国结束后,五胡乱中华,佛教才在达摩的带领下成功开拓中原。
三家的*也各不相同。儒家只要你在各种经典中去读去悟。道家则是率性而为,逍遥自在,佛则是帮助别人的同时跟人讲解教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7
首先,*这个词是道教衍生出来的,儒教原本没这个,佛教讲修而没有炼这个词,儒教开始融合佛教道教的很多做法,例如开始打坐已经是宋朝以后了,但也没有*这个词,更没有个什么功,儒生学这个第一是为了开发智力,第二是为了养气,而这个养气也不是什么功,只是单纯的指涵养!
至于道教,主张性命双修,意思是身和心的共同进化,可实际上各种套路都是在身上招呼,明显是由外而内,而且各种派别太多,千差万别,难成体系,佛教就比较统一,也比较直达本质,就是从心上下功夫,因为有一个问题是儒和道都没有通透的,就是死亡,无论练什么功,无论怎么吹嘘长生,可是事实就是只要是肉体凡胎没个不死的,哪怕不是肉体凡胎也早晚会死,古人讲千古艰难唯一死,不会死的那是神话,不是现实,所以佛教是从本质上下功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8
儒家以入世法*,重点人情世故,伦理纲常,在规则里,驾驭人生
道家以出世法*,重点道法自然,清净超脱,在万物里,随意而过
佛家入世困厄,出世困难,纠结而无法解脱,唯有认可现世,期待来世,再儒家的现世里活着,在道家的心念里盼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38
都是想让你知道世界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