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5:2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22
日本的天皇制度,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二战之前,天皇的定位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是日本人的精神图腾。直到二战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才发表《人间宣言》承认天皇是人而不是神。从这方面来说,天皇的地位确实特殊。任何一个权臣也不敢废立天皇。
其次,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天皇长期都是“统而不治”。幕府时代,天皇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京都,住在江户的德川幕府几百年都不来看一眼。所以历史上的天皇,在大部分时间内,虽说是名义上的君主,但是并没有实权。天皇也习惯了。
倒幕运动后,虽然幕府倒了,大政奉还。但是这个结局不是天皇努力的结果,而是倒幕派的领袖们将江山打下来送给天皇的。所以明治维新后的天皇,虽然有了权力,但是毕竟是君主立宪制度,天皇基本上都是倚重内阁大臣在治理国家。
裕仁
二战时期的天皇是裕仁,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再具体分析以下昭和这个人。
从性格分析,裕仁生性宽和,缺乏主见,不是一个强势的人,更不是一个强势的君主。
二战时期的日本,权力来源比较复杂,虽说首相地位比较高,但是无论是陆军大臣还是海军大臣,经常不把首相放在眼里,二战时期的日本,首相也经常更换。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二战投降,八年时间,日本首相从第34任换到了第42任,更换了8次,平均一年换一次。
所以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并不能完全左右国家*。
再来看军部,二战时期,日本军部权力比较大,而且经常以下犯上,刺杀首相的事也不是没干过。比如著名的二二六兵变,军部的少壮派不仅要控制内阁,而且还想控制天皇。只不过失败了而已。
所以,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部虽说可以左右战争行动,不过也不能完全左右。
其实,二战时期日本的*制定,不是内阁说了算,也不是军部说了算。也不是天皇一道圣旨说了算,没有内阁和军部的同意,裕仁也不会直接下圣旨。
二战时期的日本,重大决策主要是采用御前会议制度,有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财政大臣,外交大臣,共同在天皇面前开会决定,号称五相会议。天皇根据会议商谈的结果,给出意见,然后去执行。
所以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天皇有很大的权力,但是没有决定性的权力。
对于二战的侵略战争,裕仁,内阁,以及军部,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追问听了你的回答难怪有人一直在说天皇必须对战争负责了不过我感觉还是东条英机在出主意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23
没有,那个时期的天皇应该就是像英国女王一样的存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23
没有实权 的 傀儡追问现在是傀儡之前要是真的是傀儡为什么还要有人叫他负责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2:24
? 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