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20: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19:18
我家儿子今年上二年级,特别贪玩,特别不爱学习,总是想着玩,好像有多动症一样。每天上学做作业总是糊弄,上课老师反映老开小差,一下课就看不见人影,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而且特别的调皮,总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疯,不过本质很好,从来不主动打人,也不爱惹事,而且很有礼貌,就是特别贪玩。
老师有时会把我们家长叫到学校,我都要气死了,说也说不管用,忍不住揍他,老公却很反对我打孩子,说孩子还小,还没开窍,长大就好了。其实我也知道他现在还小,而且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希望孩子听话,写字都得按照老师要求的那样一板一眼,哪怕是哪个地方写得不到位都算错的,其实我心里觉得没有必要,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都是为了成绩。儿子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不是不会,都是因为马虎,粗心,书写不认真或者考试讲话扣分。
说实话,我儿子不笨,很聪明。有的数学加试题目,特别是那种找规律或者是逻辑推理的题目,他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做。反而简单的容易错。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拆了不一会就能重新组装起来。我电脑或者手机要是搞不定了,喊他过来帮忙,小问题基本都能分分钟搞定,他对这些精通得不得了。游泳,轮滑,自行车,滑板都是三四岁的时候,没人教自己学会的。
现在我就是头疼他太不爱学习,总是想着玩,怕去学校,一点学习的热情都没有,愁坏我了,可怎么办啊?
贪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玩”才是大事。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多动在3-5岁是正常现象,相反,如果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爱出去活动,只在家里看书,倒会影响他们心智上的全面发展。
多动贪玩的孩子是孩子成长的阶段特征,本来不该过分关注,孩子慢慢长大,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过于贪玩、过于好动,一分钟都坐不住,一分钟都安静不下来。而且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作业、忘记了一切该做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得认真对待了,凡事必有因,要纠正孩子贪玩多动的坏习惯,先要找出贪玩的原因。一般来说,多动贪玩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婴幼儿时期教育不当,孩子缺乏责任心所致
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压力很大,特别忙,一般都是上班时间都是交给老人来带,有的时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整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约束,使得孩子沉溺于玩耍,养成了多动贪玩的坏习惯。
对于这种情况引起的贪玩多动,首先要培养孩子得责任心,给孩子讲清楚贪玩的坏处,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孩子,用孩子自身的优点激励孩子,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的玩耍做某些限制,少让孩子和那些贪玩的孩子在一起。但不要强令禁止,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
到周末休息或者下班之后,家长要陪孩子一起玩,注意启发和引导孩子玩,同样的游戏和玩具要能玩出多种不同的花样,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在玩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而且使孩子从单纯的贪玩转入对知识的渴求之中,从而纠正了孩子的多动贪玩。
当然,也可以让孩子玩一些锻炼心性的游戏,如下棋、绘画、钓鱼、做手工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改变孩子好动的性格,又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还能克服多动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当然,上述几种方法中,钓鱼应该是最好的了,它是克服孩子多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使孩子安静下来,还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了孩子的情趣。
母亲孕期的高脂肪、高糖饮食有关
一项新研究发现,孕期的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能与儿童好动相关。在英国,儿童早发的行为问题(如说谎、好斗)和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这两种障碍往往会一前一后发生(超过40%的有行为障碍儿童也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与产前母亲痛苦或营养不良等经历相关。
还有的家长总是让孩子吃一些高热量、油炸、高糖食品及补品、强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容易导致孩子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如果平时不注意也会使孩子多动。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饮食上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有的孩子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可能与孩子平时多食鱼、肉、蛋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有关。
自我约束与正强化教育
教育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孩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使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逐步地形成自我约束力。同时,让孩子劳逸结合,把玩耍当做对孩子点滴进步的鼓励。当孩子在自我约束玩耍时,应及时地给以表扬,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教育,进而使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学习强度不可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许多家长往往在孩子放学后又安排几小时的学习,其实这样并不好。一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本已很累,再加上几个小时的额外学习,大大超过了其承受能力;二是“课堂――家庭式”的接力学习往往使孩子学习由最初的好奇、爱学变成厌倦甚至仇视学习了。
孩子可能患有“儿童多动症”
据权威教育专家观察,十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中,有九个半是由于家长的严厉教育所导致的。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家长急于给孩子立规矩、定规范,严格要求孩子的所作所为,孩子一旦反抗,就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承受不了如此高压,就在躯体上反应出来。也就是说,孩子患病,病症的根源却出在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上。
家长发现孩子多动,一定不要轻易论断自己的孩子,不要老觉得自己孩子有病,很多时候父母心急,觉得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那么乖,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活动好动的孩子不一定不好,不要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当做孩子有多动症,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伤害。判断孩子是否多动症需要找专业医生来寻求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是不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太严苛了,孩子内心的压力太大,多从自身找问题。
好动、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按天性来塑造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发现孩子擅长的事务,加以耐心、无痕地引导。相信总有一些事情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投入进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是一项需要有足够耐心的工作,家长一定要循序渐进,点滴渗透,切忌打骂。事实证明,惩罚的教育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只能带来暂时的。表面的变化,治标不治本。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尝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及积极方面,予以真诚地赞扬,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