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5: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11:10
在中国台湾地区,国民政府时期曾强制推广国语、限制方言的政策(即“国语运动”),但现已废除,过去官方的限制方言政策在各地小学实行的结果是把族群仇恨的种子植入许多小学生心中。
在中国大陆,“推广普通话”被作为重要的政策之一,甚至写入了宪法;方言的使用则受到了限制。二十世纪末期,中国大陆曾对方言在公众场合的使用进行限制,除粤语因其统战价值外,方言一般严禁在电视媒体使用。这些年来,这种限制有所放开,各个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层出不穷,不少城市有方言类新闻节目和电视剧,但多以娱乐类为主,例如上海台的情景喜剧《老娘舅》,苏州台的苏州话新闻《山海经》,南通台的《总而言之》,广东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吉林台的《红男绿女》,湖南台的《一家老小向前冲》等。教育部也推行“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运动,致使在某些省的某些学校出现了禁止学生讲方言的情况。在某些地区,一边倒的推普政策致使九十年代生的小孩子无法流畅地使用方言,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强制推普遭到了网络舆论的批评。在上海,厦门等城市,政府对传承方言已有一定的认识。
在新加坡,李光耀政府则有鼓励民众使用华语沟通的说华语运动。 中国台湾:民进党政府改采推广母语(本土化政策),但国语仍是主要官方用语,其普及率远高于普通话在中国大陆的普及率。由于大众媒体的强势作用,包括新闻台、亲子台、新知、娱乐、综艺、卡通等类型节目及电视广告仍以国语为主,其他方的生存受到威胁。这些年来本土化政策的推行,在小学增加了乡土方言教学。而除了偶像剧以及有配音的外来戏剧(如韩剧、港剧等)仍以国语发音以外,晚上八点档的连续剧对白有不少是闽南话,而客家电视台亦推出了客家话戏剧、节目,原住民电视台亦同,但都是以年长者为对象。而台湾的新闻台虽然有母语新闻,但是经常被批评不标准;而且台湾族群居住地区模糊,各级学校大多仅能使用国语授课、多数学校教师也没有能力使用方言授课。由此可以知道方言的传承有一定的危机。
岛内闽南话的传承较其他方言没有危机,多数台湾人听的懂、也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及儿童是以此为方言、但是许多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方言能力已经大幅下降,父母间对话用母语,而与子女交谈却大幅使用国语的现象也很普及;台湾三大方言之一的客家话的传承出现相当危机(许多客家年轻人听不懂客家话),原住民语言则是有灭绝危机;另外,台湾的识字率虽然接近100%,但汉族精通方言或原住民精通本族语言的比例仅有一、两成。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前,习惯说普通话的人很少,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使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这些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关于“是否应该推普(推广普通话)”“推普同时是否要限制方言使用”“推普是否必然造成方言萎缩”等命题,在中国大陆民间一直有争论。在移民地区,如深圳特区,普通话已取代当地居民方言(客家语、围头话)和当地强势方言(粤语)成为第一交流用语;粤语、客家话在当地公共场合中均已几乎完全退出,处于消失边缘。单纯使用本地粤语或客家话寸步难行。
在许多特定场所,如大型机构、地级以上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一般而言规定普通话是唯一通用的语言,严禁在这些场所中使用非普通话的汉语方言。
在许多北方地区(主要是流行中原官话、晋语的部分地区),城市里已经出现当地年轻人不会说当地方言,只会说普通话的情况;在南方某些城市则出现小孩子基本上不会讲方言的现象;在其它地区,城市年轻人的方言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方言表达能力相对上一代有较大的退化。
东南亚、中国港澳地区:本地华人主要以闽南话、粤语为主。这些年来,国语、普通话在这些地区升温,逐渐成为商业通用语之一,但离日常交流用语还有很大的距离。
新加坡:华语是四种官方语言之一,新加坡华籍人士多来自闽、粤,政府推行的华语并非来自家乡的福建话(当地对闽南话的称呼),官方所指的华语是国语(普通话),且电视上禁止使用方言。不过,年轻一辈的人则习惯口音很重的新加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