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5: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3:16
树麻雀的繁殖活动通常在3月至8月进行,具体时间因地区而异,亚热带地区的如广州可能繁殖2-3次,而在寒冷的青藏高原则可能只有1次。北方如长白山,4月就进入了繁殖期,雄鸟在这个阶段特别活跃,展现出明显的求偶行为,如频繁地抬头、举尾,四处张望,并发出低沉的叫声,有时甚至会引起其他雄鸟的参与。
树麻雀的巢穴多建在人类居住区,如房屋、庙宇、桥梁的屋檐和墙壁洞穴,也常选择树洞、石穴、土坑或利用废弃的喜鹊巢和人工巢箱。在贵州赤水县,树麻雀甚至会与家燕激烈争夺巢穴,展现其顽强的繁殖决心。巢穴形状多样,有杯状、碗状、球形或椭圆形,有的有盖,侧面开口。它们用枯草、叶草、茎、须根、鸡毛、麻和破布等材料筑巢,内层则填充有绒毛、兽毛和羽毛,营造出温暖舒适的环境。雌雄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的尺寸通常在15-31cm的外径和7-20cm的高度之间,内径7-11cm。
繁殖期间,雌鸟每天产卵1枚,多为5-6枚,卵的颜色各异,从白色、灰白到带灰蓝色斑点,也有灰色或淡褐色的。卵形为椭圆形,大小约为17.1-21.5mm×12.6-15.4mm,重2-2.6g。孵化期大约持续12±1天。雏鸟出生时非常娇小,体重约1.4g,无毛且未睁眼,亲鸟会全天候喂养,大约15-16天后,雏鸟才能离巢,但离巢后的雏鸟仍需亲鸟喂养1周左右才能独立觅食。
树麻雀(学名:Passer montanus)也通称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3-15cm。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食性较杂,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特别是雏鸟,几全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一般均为地方性留鸟,在当地繁殖。世界分布很广泛,遍及中国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