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5: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8:04
古代的重农抑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复强调农业为根本,商业被视为次要。在土地*上,采取措施抑制土地集中,以维护农民的生计,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其次,严格的户籍管理*了人口流动,以保护农业劳动力。此外,对商人和商业活动实施多方位的*,包括剥夺他们的*权利,阻止他们进入仕途,后代不得从政;通过税收制度对商人施加压力;官营关键行业,不容许私人涉足;在日常生活中,对商人的生活条件进行歧视性规定。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奖励耕织实践了这一*;而在明清时期,统治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本末观念,推行了专卖制度等措施。
这种*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在封建社会初期,它对于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增长,使秦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然而,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重农抑商*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的生存状况恶化,引发了阶级矛盾和频繁的农民起义。地主官僚阶层的*问题也因土地兼并而加剧。进入明清时期,尽管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阶级坚持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最终导致国家落后,丧失了原有的积极作用。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