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方言第三节 词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7: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6:45
黄山方言的词汇部分,将普通话、太平话、三丰话和宏潭话(郭村点)的词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比较。每个词汇旁标注了读音、含义以及古体字或异体字,既有音上的对应,也有义上的对照,但均以普通话的解释为准。
在语法方面,太平话、三丰话和郭村话与普通话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区别体现在词法和句法的特殊性上:
附加后缀“得”:太平话中带“得”的词汇丰富,如“枣得”(枣子),“桌得”(桌子)等,读作轻声的[te],类似普通话中的“子”或“儿”。
附加后缀“儿”:带有轻声[n]的太平话词也不少,如“小刀儿”(小刀子),“鸡毛帚儿”(鸡毛掸子)。
附加后缀“头”:如“木头”、“石头”等词尾带“头”,读作“丢”(去声)。
助词“咯”的使用:有表示动作完成和连词作用的双重用法,如“阿饿咯了”(我已饿了)。
介词“把”的特殊用法:在太平话中,除被动句式外,还有类似“给”或“送”的含义,如“佢几个*都把咯人家”(他几个女儿都已给了人家)。
副词“煞”的使用:形容状态丰富,如“喜煞”、“哭煞”等。
助词“着得”的使用:与动词结合表示动作状态,如“佢急着得去上班”(他急着去上班)。
副词“添”的使用:受到徽语影响,有“再”之意,如“嗯把阿五十块钱添”(你再给我五十块钱)。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区域方言种类繁多,如永丰、新丰等方言语音各异,但相邻地区间的方言交流无障碍,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上,体现了语言的地域性和亲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