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7: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7:59
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引起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200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公布了中国新的死因顺序,卒中跃升为第一位死因,成为国人的第一杀手。
卒中不仅造成病人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等躯体残疾,而且显著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卒中的80,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对卒中后躯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是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已发展至重度认知障碍乃至痴呆的患者,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研究尤为重要。
国内外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厚度、生活方式以及脑萎缩、脑白质病变、卒中部位等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其中部分因素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与以下七种因素有关
它们是初发卒中的病灶部位、病灶特点、是否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和年龄。同时,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脑组织梗死的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很重要,因为如果梗死的部位恰恰是管理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区域,就容易发生功能障碍。
所以,左侧和大脑前部受损更容易引起认知障碍。
此外,由于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属于血管性痴呆,即由血液灌注问题引发的脑功能障碍,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恰恰会影响到血管功能和血流灌注,因而他们也是造成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针对以上相关因素,指导卒中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改善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此类疾病,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如积极治疗原发病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浓度、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卒中再发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