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就是这点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7: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21:06
1、颅底肿瘤外科: 将现代显微外科技术、颅底外科技术和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相结合,使颅底肿瘤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本专业组听神经瘤面神经解剖保留率达90以上,功能保留率75以上。蝶骨嵴、鞍区、岩骨、斜坡、枕骨大孔等颅底脑膜瘤全切率(Simpson Ⅰ级和Ⅱ级)89以上,95以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疗良好。近年来,我们以显微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以术中磁共振,三维立体虚拟影像术前计划系统,神经电生理检测系统等国际一流的手术设备为条件,将微创理念引入到海绵窦、岩骨-斜坡区、颈静脉孔区等颅底高难手术中,实现了治疗的个体化,实现了由单纯肿瘤切除到肿瘤切除和功能保留并重的转变。东
2、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等涉及神经内分泌的肿瘤外科:本团队近年来将微创神经外科理念贯彻到此类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根据肿瘤的侵袭部位、大小和内分功能状态,细化肿瘤的分型,针对不同患者采用经鼻、额底纵裂,经胼胝体-穹窿间,翼点,眶上锁孔,枕下经小脑膜(Poppen入路)等不同的入路,不但使肿瘤的全切率达国际先进水平,更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患者的内分泌和神经认知功能,同时利用综合医院内分泌科、放疗科、妇产科兄弟科室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患者得以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生殖功能。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是本专业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是国际上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手术,但国内发展相对滞后;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国际上经历了*-低谷-再复兴的历程,随着近年来几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表,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再次成为神经医学研究的热点,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4、累及颅内静脉窦和重要引流静脉的复杂肿瘤:在国内率先将功能磁共振,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MRV)进行影像融合并应用于术中导航系统,并结合静脉窦重建技术,使窦旁脑膜瘤的全切率和安全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及大脑深静脉引流系统的松果体区和大脑镰-小脑幕交界区肿瘤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肿瘤与静脉及蛛网膜关系的不同采用枕下经小脑幕(Poppen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经后纵裂等不同的手术入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5、视觉和听觉通路相关颅内肿瘤:视觉相关性颅内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胆脂瘤、胶质瘤等;听觉相关肿瘤主要包括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等。这些颅内肿瘤往往位于重要的功能区,诊治起来相当棘手。视觉和听觉相关的颅内肿瘤是微创及颅底外科专业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力求在全切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颅底血管外科: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各种颅底入路和高流量颅内外搭桥技术治疗海绵窦、眼动脉、床突旁、椎动脉、基底动脉等部位的复杂动脉瘤。
7、脑室内肿瘤外科:利用术中磁共振,功能磁共振导航,脑纤维束导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避免视觉,语言和高级认知功能的损伤,如对侧脑室房部肿瘤采用经顶上小叶入路,使对视觉纤维的损伤降至最低。对于四脑室内肿瘤,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利用自然的解剖通道切除肿瘤,显著的减轻了患者术后共济功能障碍
8、大脑功能区肿瘤:构建了国际一流的脑功能区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利用常规MRI、BOLD-fMRI、DTI、MRS,术中多普勒,多影像融合模式功能神经导航等制定手术计划,以实现微创神经外科个体化、智能化的特点。利用术中MRI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更新导航数据,整合脑血流、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功能区直接电刺激技术,建立脑功能监测保护预警系统,及时更新手术计划,实现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且最小限度地损伤神经功能的目标。
9、颅神经疾病:在国内较早应用锁孔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通过硬币大切口完成手术过程,使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痛苦和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我们统计本组三叉神经痛有效率达97,高于国际通用标准。采用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并根据术中舌下神经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术式,不但使面神经的功能得以恢复,也使对舌下神经的损伤降至最低。
10、 在国家内率先应用骨性减压加硬脑膜壁层剥离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空洞(Chiari畸形),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手术需开放硬膜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手术反应轻微,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根据压迫的来源采用不同的减压和固定方式,使这一公认的疑难病症实现了治疗的个体化和微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