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隆古书院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01: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5:54
镇隆古书院历史沿革
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曾是信宜县城所在地,也一度成为窦州州府。尽管昔日辉煌已逝,现在的镇隆只是一村——信宜镇隆镇八坊村,却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中外旅客。
文明门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习俗,官宦履职调任及民间婚嫁喜庆需经此门出入,而丧葬之事则需避之。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年间城门上设有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现今所见文明门重修于1947年,建筑式样为仿宫殿式,红墙碧瓦。
学宫,又称孔庙,是做学问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十四年,至今仍保留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棂星门外墙上,尚存一碑,碑上刻有“官员在此下马”的字样,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学宫内有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1851年后,陈金缸自封大洪国南兴王,把学宫改为王宫。后来,陈金缸被部将郑金劝降清,陈金缸在学宫内被劈死,这段故事被刻在学宫的墙上。郑金后任清朝水师提督,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赐。
李廷枢公祠是为了纪念信宜知县李廷枢而建。李廷枢于1702年就任信宜知县,他廉洁奉公,死后仅身有几块银元。在贪官污吏盛行的年代,他的清正廉洁难能可贵,信宜百姓感念他,自发筹资将其遗体运回江苏无锡老家,并于次年捐资修建李廷枢公祠。祠堂还被称为“三斗米公祠”,讲述了一位老农民在得知李廷枢病逝后,将米担丢在路边,为其奔丧,黄昏返回时发现米仍在的故事。现公祠因年久失修,已显破败,但李知县的清正形象永为后人敬仰。
镇隆拥有国内罕见的古书院群,包括13所书院和7个公祠等古建筑。起风书院,已有300年历史,过去这里是科举秀才的考场。至民国十五年,成为信宜县党部所在地,书院前楼扩建为西式楼宇,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
青莪大屋,有近200年历史,带有清朝时期鲜明的南国建筑风格。最独特的是“金包银”墙体,外墙青砖包裹内墙泥坯砖,青砖选料上乘,烧工独特,历经风雨而不损;泥坯砖则经过精心制作,坚硬如石。这样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