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6 23: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26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与温度的微观解释有关。
从宏观上来看,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那有没有想过,温度计怎么测量温度的?
尤其是超低温测量,氧气的露点90.188K(约零下182.962摄氏度)以下就称为超低温,测量超低温其实很困难的,因为超低温一般都伴随高真空、高磁场、高辐射等环境,水银温度计只能测量零下39°C至357°之间的温度,太空零下270多度的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测量超低温一般都用半导体温度计或者金属温度计,温度变化会影响金属电阻等特定,温度探头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测量温度的,在0.03K到100K测量的温度准确性都很高。
图释:低温下的超导现象
温度表示物体内部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探头测量高空温度时,如果高空中环境温度比探头温度高,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就会撞击温度探头,探头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会加剧,探头温度就会增加;反之,探头会辐射散热,探头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会减弱,温度降低。
高空中,空气稀薄,很少有分子来撞击探头,因此探头在辐射散热后,温度自然会降低。其二,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浓度的变化比太阳辐射变化更大。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很快变得稀薄,以珠穆朗玛峰为例,海拔8000米以上的位置,大气压只有海平面的30%左右,减少了七成,海平面的含氧量是21%,0.21x0.3= 0.063 = 6.3%,珠峰顶上含氧量相当于仅有6.3%。
珠峰高度不到9千米,而太阳距离地球为149597870千米,减少9千米几乎不会影响日地距离,不会影响太阳辐射,所以珠峰顶上的太阳辐射和海平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基本没变。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海拔较高的地方,即使离太阳稍微近了那么一点,但温度还是会降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26
海拔高一些的地区,距离太阳是要近一些,但是这段距离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1.5亿千米(日地平均距离)比起来,那就是微乎其微的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大气高度,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是差别不大的。当然,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被大气层削弱一部分能量,也就是说越靠近地面,太阳辐射能量就会越少,但是干洁空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散射和吸收,能够直接使大气温度升高的作用是大气的吸收作用,所以在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中,分布着大量臭氧,称为“臭氧层”,其中大约20至25千米高度臭氧浓度最高,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从而使大气升温,因此,平流层大气的气温是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25
不是这样的。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来自太阳的热量不能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说海拔越高温度才越低。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29
其实不然,理论上来看,海拔高一些的地区,距离太阳是要近一些,但是这段距离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1.5亿千米(日地平均距离)比起来,那就是微乎其微的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大气高度,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是差别不大的。当然,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被大气层削弱一部分能量,也就是说越靠近地面,太阳辐射能量就会越少,但是干洁空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