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秦王破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01: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3:06
一起来读《资治通鉴》
No.330
2022.07.08
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纪五》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聊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内容相对较多,所以我们会分多篇推送,从不同的角度或者时间段,来切入李世民不同的人生侧面,或者生平事迹,或者内心纠葛,又或者对时代的推动。本篇首先要介绍的,是秦王李世民。李世民53岁的人生,以登基为界,基本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登基前,李世民的人生可以用一个“斗”字来概括,不管是太原起兵前的谋划,平定天下的战功,还是夺嫡之变的残酷,都围绕着一个“斗”字次第展开。而在登基后,他的人生主线则应该是“治”,武人出身的李世民,如何励精图治,把满目疮痍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治世,同时又如何创造历史,把自己统治下的时代变成了历史中治世的巅峰。今天,我们先来说“斗”这部分的故事。
先从平刘武周的战役说起。刘武周本来是隋朝的鹰扬府校尉,隋末天下大乱,刘武周杀马邑太守自立,后来又攻克了楼烦郡,并进占汾阳宫——在现存史料中,这是促使李渊谋反的关键原因之一:汾阳宫是隋炀帝行宫,在李渊的管辖范围之内。有如此失职,李渊必然会被隋炀帝处分,因此他才被迫走上了谋反之路——当然,这段史料肯定是被李世民改过的。只是刘武周起兵虽早,但在攻克了楼烦郡之后,因为南下即是太原——古太原城比后来的太原更加易守难攻,所以刘武周一直顿兵于此,难有作为,直到合并了宋金刚的势力之后。宋金刚本身军事能力较强,麾下又有近万精兵,刘武周一时间实力大增。武德二年三月,沉寂已久的刘武周在得到突厥的支持后,突然起兵,几个月之间,留守太原的李元吉弃城逃走。此后,宋金刚又击败了从长安出发增援的裴寂所部,几乎攻克唐朝在山西一带的全部领地,长安震动。
十月底,李世民领兵出征,攻打刘武周。李世民出征时,唐室正面临自起兵以来的最大危机:山西几乎全部失守,刘武周可以沿着李渊的旧路南下进入关中;而唐室此时的军队,很大一部分被牵制在山东——李密投降以后,瓦岗军的故地在李勣的统领下归降唐室,但不久即受到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夹攻。唐朝虽然派军支援,可几乎全军覆没,山东之地全部沦陷,包括唐朝宗室李神通、李渊妹妹同安长公主、李勣之内的唐朝重臣均被窦建德俘虏。因此,李世民的此次出征颇为仓促,在渡过冰封的黄河之后,唐军甚至已经开始缺粮。面对这种情况,手下将领纷纷请战。但李世民却坚壁不出,而且派人四处征粮,与宋金刚部打起了持久战。
手下很是不解,李世民解释说,宋金刚孤军深入,精兵猛将全部集中在此,但是,他的部队没有积蓄,以掳掠百姓为资本,速战对他有利。我们应该关闭营门,养精蓄锐,挫其锋芒,然后分兵进攻,冲入其心腹之地,等他粮食吃尽、无计可施,自然会撤走。刘武周如今占据太原,就是依靠宋金刚作屏障,只要宋金刚一败,刘武周自然无所依仗。于是,从武德二年十一月渡过黄河屯兵于柏壁后,李世民不管宋金刚部如何挑衅,始终坚守不出——期间,不仅无视刘武周攻城略地,甚至就连刘武周击败俘虏了唐朝宗室李孝基,李世民也无动于衷。到第二年四月,宋金刚终于粮尽撤走。李世民随即领兵追击,先是追上了宋金刚部的殿后部队,大败敌军。随后,又继续纵兵追击,一日一夜行军两百多里,到达高壁岭。刘弘基劝李世民,说追敌至此,已经是极大的战功。如今军士疲劳,粮草也跟不上,不如在这里暂时驻扎,等军粮运至再行追赶。但李世民不同意。他认为,宋金刚是无计可施才会逃走,如今他们军心离散,无心再战,正是歼敌良机。我们如果暂停追击,让敌人有喘息之机,下次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李世民的这番话传出去以后,唐军从上到下,再也没有人敢说要驻扎待粮的事,继续急行军追赶。又追了一天,大军终于追上宋金刚,八战八胜,歼敌数万人。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三天没有解甲休息。在击溃了宋金刚部的主力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