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1: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5:00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使用量逐年增长。然而,由于农民朋友的一些不正确观念,导致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果和安全性。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误区及其危害,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正确的指导。
误区一:发病初期不及时用药,见虫即用。病虫害在初期症状较轻时用药效果较好,但等到大面积爆发后再用药就难以控制。不区分病虫害种类,盲目用药,甚至用除草剂防治病虫,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农作物绝收。
误区二: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在配置农药时不按比例,使用非标准器皿,导致药量过多,不仅造成浪费,还容易引起药害,加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误区三: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认定某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导致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
误区四:追求速效性。农民往往偏好速效性农药,忽视生物农药的长期效果,这可能导致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对农作物造成严重伤害。
误区五:农药知识欠缺。农药市场的开放导致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误导农民。农民在使用农药前应咨询正规植保部门,购买正规有资质的农药。
误区六:不能对症下药。农民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盲目用药,贻误防治时机。
误区七: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将杀菌剂、微肥、杀虫剂等混合使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误区八:缺乏保护和利用天敌意识。农民在治虫时忽视保护和利用天敌,导致杀死了有益生物。
误区九:防治一次,一劳永逸。病虫害防治应间隔7~15天连续用药,以达到最佳防效。同时,应根据农药的性质和作用,合理安排喷施时间。
误区十: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观念。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忽视低毒高效农药的使用,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导致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
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们能大量消灭害虫。但它们的稳定性好,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在动植物及人体中不断积累,为此被淘汰。 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替代最初的农药。 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对人畜的危害很大。近年来,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出现,现在人们已经找到了具有专一性的农药,即激素类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