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淮地区适合种植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04: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1:55
(一)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稻茬麦的主要栽培技术,适用于安徽省沿淮及江淮地区稻茬小麦生产。 2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每亩350~400公斤;穗数35~38万穗,每穗32~35粒,千粒重35~38克。 3 品种选择 根据腾茬早晚,选择适宜品种,早茬选用半冬性品种,晚茬选用春性品种。选用的品种应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沿淮及江淮地区种植。 4 整地 4.1 整地方式 免少耕或浅旋耕机械整地,每隔2-3年深耕或深松整地一次。 4.2 整地质量 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断水,保证水稻收割后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土壤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并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旋耕深度以及是否应用*装置,以提高整地质量。 4.3 “三沟”配套 要求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分别达到0.2米、0.25米和0.35米左右;田外大沟深0.6~0.8米,“三沟”配套,沟沟相通,主沟通河,达到雨停田干,减轻渍涝危害。 5 施肥 5.1 施肥量 亩产400公斤的产量水平,每亩施纯氮10~13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 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还田秸秆300公斤。 5.2肥料分配 有机肥、磷钾肥、锌肥全部做基肥,氮肥总量的60%做基肥,40%用作追肥。在缺硼地区每亩施硼砂1公斤作基肥。 5.3 施肥方法 基肥施用方法:有犁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 追肥施用方法:用耧穿施或趁雨撒施。 5.4 秸杆还田 秸杆还田具有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一般每亩直接还田秸秆300公斤,切割成10~20厘米(也可整株稻草下地),均匀覆盖田面,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小麦播种后覆盖或越冬前覆盖均可。 6 播种 6.1 种子质量 选用的
(二)当前我国黄淮地区工业人工林的主要阔叶树种为杨树, 严格说杨树类似于一种多年生的木本作物, 其经济效益很好, 杨树是一个十分速生的树种, 在温暖、潮湿和肥沃的土壤上, 生长速度极快, 它的用途十分广泛, 主要是制作胶合板、复合地板、纤维板、包装箱、纸浆等, 也用于薪炭材及畜牧养殖。杨树的品种繁多、繁殖简单、造林方便、成活保存率较高, 抗性强, 产量高, 适应范围广。安徽省杨树栽培面积达数十万公顷, 主要集中在江淮、淮北等沿淮地区, 但是绝大部分杨树工业人工林经营粗放, 栽培和管理不科学, 生长状况低于预期, 降低了木材产量和质量。因此研究安徽沿淮地区乃至全省的杨树工业人工林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及寻找解决的办法就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根据我们在杨树工业人工林生产中及在各地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在此做一些探讨。
1、培育目标不明, 选择品种杂乱杨树工业人工林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采取定向培育、集约经营的方式栽培, 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木材产品, 工业人工林采取相关的生产方法去生产相应的产品。然而,在安徽沿淮很多地方的情况却十分糟糕, 当地县、乡主要负责林业生产、规划的决策者对杨树工业人工林的知识十分缺乏, 对定向培育的知识更加知之甚少, 就连不少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杨树的品种很多, 品种选择是杨树工业人工林的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的杨树工业人工林的主要品种是欧美杨类和美洲黑杨类,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生物特性和适生范围, 不同的品种对土壤、气候、水肥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 因此选择苗木品种时要根据不同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也要根据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目标的不同而区别选择品种,有的品种早期后期生长速度不同, 有的木材密度高低不同等, 选择品种时要综合考虑这些重要因素。目前安徽沿淮地区的杨树工业人工林的经营者对这些方面比较盲目, 更有一些种苗提供者受经济利益驱动, 夸大自己培育的苗木品种的适应范围, 打着权威科研机构的旗号, 在各种媒体上登广告, 吹嘘自己的种苗如何的好, 引诱生产者购买其产品, 结果给许多地方的杨树生产者带来较大损失。
2、苗木选择有误区, 栽培密度不合理不少杨树工业人工林的经营者在挑选造林苗木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认为苗木越粗越大越高好, 但这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 而且因造林成活率的降低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由于杨树育苗方式十分简单, 很多苗圃育苗密度偏大, 出圃苗木虽有一定高度却十分细弱, 病虫害发生严重, 有的地方为了追求苗木高度,未能及时停水停肥, 往往造成苗木顶部木质化程度不够, 苗木脆弱, 冬季易遭冻害受损, 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易折断, 损伤严重,栽植后恢复慢。杨树工业人工林的目标确定后, 品种选择好, 苗木供应充足, 就要考虑栽植密度问题了, 密度影响着木材产量和采伐年龄, 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林木之间的个体关系及各个品种的栽培特性都是确定合理密度必须考虑的因素, 任何密度都要保证林木种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充分吸收光能, 当然也要考虑到林地土壤层的厚度和林地土壤肥力程度, 如果营养土壤层不足1 米或者土壤十分瘠薄, 则必须通过扩大树木株行距来增加营养面积。虽然密度对杨树的高生长影响不是很大, 但对林分的平均胸径和材积产量影响十分明显, 随着树龄的增大, 密度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同一立地在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 林分郁闭以后不同栽植密度在单位面积内的林木总产量是基本差不多的,所以高密度栽植并不能增加材积产量, 相反林分的平均胸径会减少, 降低了经济效益。安徽沿淮许多地方杨树人工林密度多数偏大, 多达百余株少则50 多株, 特别是近几年以退耕还林之名营造的林分绝大多数都是每亩56 株, 密度稍大。
3、栽培方式成本高, 适地适树不落实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杨树工业人工林经营首要经济目标, 如果想要使自己生产的木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并能获得更多的盈利, 那么控制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杨树是一个容易扦插繁殖, 造林存活率高的树种, 作为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杨树工业人工林, 其传统的“三大一深”的造林方式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的挑战, 如何控制生产成本、减少各种支出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杨树是一个比较喜水、喜肥的树种, 生长期需水量很大, 要求土壤疏松透气, 并有一定的肥力, 在安徽沿淮不少地方在地势较高缺水的丘陵、岗地上造林, 因供水不足, 导致生长不良, 经济效益差。有些地方则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洼、河滩地上造林, 这些地段在夏季常常会有一月左右时间积水, 引起杨树根系呼吸不畅, 叶片发黄, 生长不良, 效益低下, 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思想认识不到位, 抚育措施跟不上当前杨树工业人工林栽培的指导思想就是应当把杨树看做一种多年生的作物, 要象其他农作物一样精细经营, 但是由于杨树轮伐期较长, 这就要求工业人工林的经营者要有长期的眼光,仔细核算每项栽培和管理措施的投入与产出比值, 追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很多杨树研究专家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施肥、灌溉、除草、松土、修枝等是当代杨树工业人工林优质高产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而在安徽沿淮地区很多人工林经营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而是认为杨树一旦栽植上, 就一劳永逸了, 不了解那些技术措施在生产中的应用。杨树施肥十分必要, 特别是一些土壤比较瘠薄的林分, 安徽沿淮地区很多人工林从来不施肥, 任其自然生长, 这样同样生长期内, 林木的总产量不高, 产出率降低。有些人虽然认识到施肥十分必要, 却不掌握施肥方法, 于是就盲目大量的施用化肥, 这样林木的生长量提高了, 但是生产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 此外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改变退化。科学的施肥应当是首先进行土壤化验分析, 确定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 再去配方施肥, 而且1、2 年生杨树可以不施肥, 很多经营者对所有林地都一样施肥, 导致营养不均衡。在水分供应方面, 杨树对水需求敏感, 很多经营者不了解灌溉对杨树工业人工林的重要性, 而且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多数杨树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缺水不但影响当年的杨树生长量, 而且能带来滞后影响, 使下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松土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可以保持土壤墒情, 也能破坏害虫的生活环境, 很多经营者不重视林分的松土除草, 一些杨树幼林杂草丛生, 虫害严重。对于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的杨树工业人工林修枝十分必要, 它影响木材的品质和利用率, 很多林分没有进行过修枝, 导致杨树主干不通直、有结疤、尖削度大、树木生长缓慢、林相不整齐, 有的虽然进行了修枝, 但没有对修枝工人培训, 或者任由农民乱砍枝柴, 没有遵循及时、适度、循序渐进的三条基本原则, 有的修枝不及时, 认为杨树前三年不必修枝; 有的修枝不适度, 影响了杨树的生长速度; 有的不是循序进行, 而是大小“一刀切”,这样修枝速度上去了, 树木的生长速度却降下来了。
5、林木虫害发生严重目前我国的杨树工业人工林普遍都使用单一无性系进行造林, 这存在着极大的病虫害危险, 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因病虫害大发生导致成千上万株杨树或被毁或失去利用价值, 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防治, 在安徽沿淮地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十分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 盲目追求一个经济性状“最好”的无性系, 没有把生长性状基本相似的数个无性系混合使用, 另外对杨树虫害的认识不够, 没有采用一些抗虫的无性系进行混交。因此在营造杨树工业人工林时, 可以采取以利用寄主抗性为基础, 以合理栽培技术为保证, 以测报和防治为依据的措施, 再辅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来达到防治杨树害虫的目的。不少经营者对于害虫防治不力, 降低了木材产量和品质, 经济效益大受影响。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通过科学分析, 寻找解决之道,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