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语出自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3:45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众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或"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它们都传递着一个核心思想:表象上的隐居并非真正的隐逸。那些看似遁入山林的隐士,其本质仍是与外界保持着联系。真正的隐士,他们的内心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即便身处热闹市朝,也能排除世俗干扰,享受内心的平静。因此,真正在市朝中隐居,才是心灵上的真正升华。
此话源于魏晋时期民间流传,但确切出自哪本书已难以考证。有人推测可能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中隐》诗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归纳出这一思想。该诗写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亦有说法指出,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古训”。隐者并无大小之分,选择隐居是远离尘世的标志,与他人的眼光无关。这种思想与禅宗的佛理相辅相成,重视内心的清静,而非形式上的出家或在世。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众说纷纭,包括出自老子等其他来源。然而,核心思想在于强调隐逸的真正含义在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而非外在的隐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