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7 16: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3:43
即使身处同一个历史时期,同样对于一战后出现的这批“迷惘的一代”艺术家,考利与其同时代作家也持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准则。斯泰因提出了“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霍顿和爱德华则称其为“悲伤的年轻人”(the sad young man),而考利却选择了“流放者”(exile)一词。不同术语的使用展现了他们观察和阐释这一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视角。考利本人就是这批“流放者”中具有影响力的一员,他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他以双重身份、双重视角为出发点,试图真实地再现一战后的流亡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与思想轨迹。流放,这个词的普遍解释为被驱逐到边远地区去生活。而考利本身所强调的则是一种“自我流放”。这群艺术家们大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却遇到了那么令人失望的一个美国社会,对当时主流文化的不同见解以及与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使他们决定远赴欧洲,一些人聚集与巴黎左岸。事实上左岸并不代表法国文化正统,它是游离于法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异类”文化堡垒,他存在于法国境内,但自成一个小世界,和美国的格林尼治村一样,是文化反叛的基地。在那里,艺术家们找到了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即使他们选择了背井离乡抑或留在祖国,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精神上的“流放者”。但是,正如尘埃落定一样,事物不可能总是处于混乱状态,总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形成自己的格局。考利坚称这些“流放者”们最终必将回到自己的祖国,完成他们思想上“追逐者”的使命。考利意识到虚无缥缈的“个人主义”已经彻底破产,这促使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美国社会各项价值观的重塑工作,希望通过这种努力来找回他们灵魂上的“归属”,从而结束精神上的“流放”。在《流放者归来》的最后几章书中,他顺便提到几位早先转变过来信仰这一理想的人,如迈克·戈尔德、约翰·多斯·帕索斯和乔·弗里曼。考利也认识到知识分子们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与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理想和目标紧密相连,当他们选边站队最终确立自己的立场时,才发觉自己已不再是流放者,并实现了“追逐者”的自身价值。“他们有了朋友和仇敌,在社会中有了目的,这样,不管他们居住在美国的任何地方,他们都找到了家乡。”“家乡”的深邃含义正在于此。纵观现当代美国文学,各种流派纷呈,互相包容并存,既有对外国文化的扬弃发展,但仍植根于美国的社会现实。
考利把他那一代人的历史经验阐述为“离别和归来”模式。这一模式虽然特别适用于“迷惘的一代”,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却恰恰是本世纪美国文学的一个真实写照,从而真实再现了一战后美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23:43
即使身处同一个历史时期,同样对于一战后出现的这批“迷惘的一代”艺术家,考利与其同时代作家也持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准则。斯泰因提出了“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霍顿和爱德华则称其为“悲伤的年轻人”(the sad young man),而考利却选择了“流放者”(exile)一词。不同术语的使用展现了他们观察和阐释这一社会历史现象的不同视角。考利本人就是这批“流放者”中具有影响力的一员,他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他以双重身份、双重视角为出发点,试图真实地再现一战后的流亡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与思想轨迹。流放,这个词的普遍解释为被驱逐到边远地区去生活。而考利本身所强调的则是一种“自我流放”。这群艺术家们大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却遇到了那么令人失望的一个美国社会,对当时主流文化的不同见解以及与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使他们决定远赴欧洲,一些人聚集与巴黎左岸。事实上左岸并不代表法国文化正统,它是游离于法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异类”文化堡垒,他存在于法国境内,但自成一个小世界,和美国的格林尼治村一样,是文化反叛的基地。在那里,艺术家们找到了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即使他们选择了背井离乡抑或留在祖国,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精神上的“流放者”。但是,正如尘埃落定一样,事物不可能总是处于混乱状态,总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形成自己的格局。考利坚称这些“流放者”们最终必将回到自己的祖国,完成他们思想上“追逐者”的使命。考利意识到虚无缥缈的“个人主义”已经彻底破产,这促使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美国社会各项价值观的重塑工作,希望通过这种努力来找回他们灵魂上的“归属”,从而结束精神上的“流放”。在《流放者归来》的最后几章书中,他顺便提到几位早先转变过来信仰这一理想的人,如迈克·戈尔德、约翰·多斯·帕索斯和乔·弗里曼。考利也认识到知识分子们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与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理想和目标紧密相连,当他们选边站队最终确立自己的立场时,才发觉自己已不再是流放者,并实现了“追逐者”的自身价值。“他们有了朋友和仇敌,在社会中有了目的,这样,不管他们居住在美国的任何地方,他们都找到了家乡。”“家乡”的深邃含义正在于此。纵观现当代美国文学,各种流派纷呈,互相包容并存,既有对外国文化的扬弃发展,但仍植根于美国的社会现实。
考利把他那一代人的历史经验阐述为“离别和归来”模式。这一模式虽然特别适用于“迷惘的一代”,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却恰恰是本世纪美国文学的一个真实写照,从而真实再现了一战后美国社会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