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西游记不应该是名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5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49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5月30日)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满谐趣的。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取经没有坚定性,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但猪八戒可笑,却也很可爱。他那种猪似的本分老实以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就都相当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能吃苦,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过稀柿同时他用嘴拱上开路。在与妖魔作战中,虽多次被捉,始终也不向妖怪屈服。如第四十一回,写大战红孩儿时,他受骗被捉,被装到一个口袋里吊起来,准备过三五日蒸熟了赏给小妖下酒。八戒听说,在里面骂道:“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这报复的心思和骂语,都是猪八戒特有的,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取经队伍中四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孙悟空的关系,来表现猪八戒富于谐趣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十二回,写孙悟空要猪八戒去巡山,目的一是让他先去试探一下妖怪的本领,二是为了在*面前揭露这呆子偷懒和爱说谎的毛病。果然不出孙悟空所料,他不但不去巡山,还编造了一大篇谎言:“(猪八戒)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彀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账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过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像我这般自在!’”后来孙悟空变了个啄木鸟将他啄醒,他大吃一惊,以为是妖怪,见没有动静,就说:“无甚妖怪,怎么戳我一*么?”抬头发现原来是一只啄木鸟时,又这样说:“这个亡人!弼马温欺负我罢了,你也来欺负我!——我晓得了,他一定不认我是个人,只把我嘴当一段黑朽枯烂的树,内中生了虫,寻虫儿吃的,将我啄了这一下也。等我把嘴揣在怀里睡吧。”以后孙悟空又变成一个小虫子,将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唐僧面前加以揭露。这里,孙悟空是调侃他,也是教训他,就在这调侃和教训里,便活现出猪八戒的性格,因为充满谐趣而使读者获得了一种欣赏喜剧般的审美愉悦。

又如第七十六回,写在狮驼岭与三大怪相斗,孙悟空故意让猪八戒去和二怪相斗,目的也是为了教训他:“也教他吃些苦恼,方见取经之难。”猪八戒在整个斗争过程中都有许多惊人的妙语。如出战时对孙悟空说:“去便去,你把那绳儿借与我便使。”悟空问他要来何用,他回答说:“我要扣在这腰间,做个救命索。你与沙僧扯住后手,放我出去,与他交战。估着赢了他,你便放松,我把他拿住;若是输与他,你把我扯回来,莫教他拉了去。”这当然是猪八戒式的聪明,也是猪八戒式的天真,实际则是作者用游戏笔墨对他的调侃。后来他被妖精用鼻子卷走,老怪一看捉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就说“这厮没用。”他一听这话,马上就接着说:“大王,没用的放出去,寻那有用的捉来吧。”但妖怪仍是不放他,还将他浸泡在池塘里,说等浸退了毛,好晒干了腌来下酒。孙悟空变化成一个勾魂的阴间差使去勾他的魂,他请求缓一日再来勾,说:“死是一定死,只等一日,这妖精连我*们都拿来,会一会就都了账也。”他想*也想得很特别,连还要护送*到西天取经这么大的、这么神圣的任务都抛到了脑后,却说大家一起“了账”。这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人物性格还常常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孙悟空的语言总是那么简洁、明朗、痛快,充满豪爽而又乐观的情绪。比如,他大闹冥府,勾了生死簿以后,把簿子一扔,说:“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句话就将他追求自由、不受任何束缚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猪八戒的对话,却总是机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处处都表现出他那呆头呆脑却又自作聪明的性格特征。如第二十三回,菩萨化为一个美女,考验师徒四人在美色面前是否坚定。唐僧对妇人为三个女儿求婚不理不睬,而猪八成却很想留下来当女婿。他的一段话最有特色,生动*真地表现出他的思想性格:“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一把道:“*!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后来妇人生唐僧的气,说:“……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唐僧叫道:“悟空,你在这里吧。”偏不叫猪八戒留下。悟空不愿,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吧。”一句话终于挠着了他的痒处,于是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后唐僧又叫沙僧留下,沙俗也不肯。那妇人急了,把门关上生气走了。这时八戒急得心中焦躁,埋怨唐僧道:“*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后来沙僧劝八戒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吧。”八戒正巴不得,口里却说:“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孙悟空劝他:“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后来孙悟空点破他“断然又有此心”,说:“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吧。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后来借口放马,单独出去跟那妇人和她的三个女儿接触,见到那妇人,开口就叫“娘”,然后说:“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感到为难之意)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还自吹虽然样子长得不好看,但会干活(“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那妇人说:“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和你*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吧。”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这一系列对话,在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中透露出心痒难耐的微妙心理,惟妙惟肖地将猪八戒似智而实愚的小聪明,表现得活灵活现,真是妙语解颐,机趣横生。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一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等。最典型的,是第四十六回在车迟国同妖怪斗法时,悟空比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比坐禅。当妖怪提出要比“云梯显圣”坐禅时,孙悟空与猪八戒有一段很风趣的对话:

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说:“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猪八戒是个猪身,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愚笨等,这又跟猪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识完全一致。试看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贪吃的一段描写。孙悟空明知前面云遮雾罩的村子里有妖精,却偏用吃食来诱骗猪八戒:

行者道:“前面不远,乃是一庄村。村上人家好善,蒸的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哩。这些雾,想是那些人家蒸笼之气,也是积善之应。”八戒听说,认了真实,扯过行者,悄悄的道:“哥哥,你先吃了他的斋来的?”行者道:“吃不多儿,因那菜蔬太咸了些,不喜多吃。”八戒道:“啐!凭他怎么咸,我也尽肚吃他一饱!十分作渴,便回来吃水。”行者道:“你要吃么?”八戒道:“正是,我肚里有些饥了,先要去吃些儿,不知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题。古书云:‘父在,子不得自专。’*又在此,谁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语,我就去了。”行者道:“我不言语,看你怎么得去。”那呆子吃嘴的见识偏有,走上前,唱个大喏道:“*,适才师兄说,前村有人家斋僧。你看这马,有些要打搅人家,便要草要料,却不费事?幸如今风雾明净,你们且略坐坐,等我去寻些嫩草儿,先喂喂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斋去罢。”唐僧欢喜道:“好啊!你今日却怎肯这等勤谨?快去快来!”……(待到被众妖围住,扯住衣服时)八戒道:“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

为了吃,他真是要尽了小聪明,却也出尽了洋相。在这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猪的贪吃和愚蠢的特性。妙的是形象的自然属性,亦即动物性,同形象的人性,亦即社会性,是十分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不仅使人物的性格鲜明,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万里,会飞起来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别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钻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远不止于艺术形象的动物特征,它的童真童趣还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所传达的乐观情调,正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林庚先生说:“童话中的乐观情调便是这人生初始阶段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因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断生长着的快乐中,为面向无限的发展所鼓舞,这是个体生命史上不断飞跃的时期。而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显示着无限发展的潜力与可能性,这里正有着无尽的快乐。”同时,童话的思维方式,又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兴趣、眼光,通过艺术的想象力和拟人化的方法,展现一个天真活泼的充满生机的世界。《西游记》所创造的世界,正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林庚先生说:《西游记》“以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着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都正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西游记》中的童话性与李贽的‘童心说’,分别在文学与哲学的不同领域中体现了这共同的向往。”这样看来,《西游记》的产生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情趣,在那个特定时代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来源:西游文化网 作者:周先慎)

1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美正是在于对人的刻画上。

若是没有如此精妙*真的人物塑造,便是幻趣,

也无非封神传之辈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孙悟空虽然无量,却是有限。

其魅力之处,在于其赤诚忠心与傲骨雄心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作者: 22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49

西游记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生的际遇并不好,当时社会很*,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心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罗盘先生(作家):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胆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因为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徵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正自己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0

朋友,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请看这个吧——
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http://www.gjart.cn 2006-5-17 17:32:35

《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孙悟空的金箍捧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了可以藏在耳内;“芭蕉扇”能灭火焰山上的火,缩小了能够噙在口里。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宝都有厉害的对手: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一般打向敌人;可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琢”一古脑儿套去。“芭蕉扇”能将人搧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漫天盖地的阴风前面巍然不动。这些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在这些美丽绚烂的幻想背后,既隐现着朦胧的现实目的;而为了证明这些神物的确凿可信,又相应地神化了使用它们的人物和环境。花果山水帘洞里有孙猴子,枯松涧火云洞里有红孩儿,罗刹女住在风光秀丽的翠云山芭蕉洞,老鼠精却伏在黑气氲氲的陷空山无底洞。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这一艺术特征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酒醉调戏仙女获谴,错投猪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懒做具有猪的特色,他的贪图美色又似有“前世”渊源。狮魔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钻狡猾,牛魔王蛮横好斗……作者结合了原形动物的各种特点,把这些妖魔的凶恶本性写得姿态不同,面目各异。而这些神话人物间的战斗也往往真幻参半,奇正相生。仅以“二调芭蕉扇”为例,孙悟空一调不成,就趁着牛魔王别宠新欢,罗刹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摇身变作牛魔王,将“芭蕉扇”轻易地骗到手中。而牛魔王却又反对来钻了孙悟空得扇后胜利冲昏头脑、毫不警惕的空子,变作猪八戒,更为轻易地将扇子骗了回来。这种知己知彼的战术完全有社会的心理依据;同时又在变化不测的“神通”中达到了胜利的目的。就这样,作者把奇特的神话题材和生动的现实内容熔铸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细节的合理真实。

《西游记》不仅集取经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创造: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车迟国斗法、大战红孩儿、三调芭蕉扇、误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传统的取经故事,有些则是取经故事以外的民间传说,但经作者精妙的艺术加工,就使它们面目一新,精神迥异。“平话”中的“车迟国斗圣”之于小说中的“外道弄强欺正法”;杂剧中的“过火焰山”之于小说“三调芭蕉扇”都是明显不过的例子。

“观音大士收善财童子”本来是一段民间佛教传说,杂剧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说中的“大战红孩儿”都以它为创作基础,然而小说则更见工力。杂剧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与神佛之间,而且与全剧缺乏前后照应;小说则把红孩儿与取经人的冲突当作主线,又将红孩儿改成牛魔王、罗刹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为后来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笔。因而情节内容更丰富,结构也更谨严。杂剧中的红孩儿没有写出个性,本领也不大;小说中的红孩儿却能说会道、凶恶急躁,以“三昧真火”惨败大圣。这就在增加取经困难的同时,突出了孙悟空顽强不屈的性格。杂剧里也写了唐僧以“仁者爱之本”的教条*迫悟空背负红孩儿,但没有将矛盾展开;小说则照应了前面“尸魔三戏”的师徒冲突,进一步揭示了取经人的内部矛盾和孙悟空的内心冲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这段情节就更为生色。

《西游记》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猪八戒的塑造,就此而论,最为典型。他那些明显的缺点:好吃懒作,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同为说谎,一牵涉到取经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态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转为严峻的批判。所以就连他那过分的“老实”,也没有被轻易放过:好几回,他死在临头却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劲儿,一声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机密;结果耽误了救*,还自讨苦吃。猪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盘也最多,作者越是夸张地描写他那种愚蠢的想法,他的事与愿违也越发引人发笑。对唐僧的*,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中心人物,是诙谐、幽默和乐观主义的化身;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但是对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丑恶、畸形的东西,作者却只有一片强烈的憎恨。龙婿九头虫身为恶贼,害人不浅,作者就为龙子龙父安排下斩尽杀绝的下场。杨老儿宽厚好善,并不能抵消强盗儿子人头落地的厄运;铜台府地灵县的一场官司,讽刺和揭发了刺史、禁子的贪婪凶暴;取经“要人事”则暴露了庄严法相后面隐藏着的丑恶世俗。类似这许多含意深刻的讽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骂声中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恶浊和*。

《西游记》的语言有散文,有韵语,它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官话的简单明确和淮安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不当人子”、“活达”、“了帐”、“断根”、“囫囵吞”、“一骨辣”这些词语,联系上下文,固然不难理解,而且别有风趣。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在结构上,《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没有红孩儿的被擒就没有后来取水、调扇的战斗,没有罗刹被弃、牛魔赴宴,就演不出孙悟空变化牛魔,骗取神扇的情节。此外如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而各有着落,老鼋驮经落水也早有伏笔,女人国检阅文牒,补书三徒姓名,再重述前历国名:凡此种种,无论是某段故事之内,无论是各段故事之间,都经纬分明,表现出作者在结构结织上的匠心。

《西游记》问世以后,流传甚广,影响不小。朱鼎臣删节成《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致和仿作《西游记传》;又有各种续书纷纷出现,互竞文采。但是像《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终难追步吴氏,自创格局;惟《西游补》一书尚有惊人之笔。

此外,《西游记》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于是有借历史事件写神魔战斗的小说出现。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封神演义》等。它们虽也有可取之处,但大抵缺点乏先进思想作指导,人物形象也不算鲜明,没有一部能与《西游记》相比。
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id=9605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D0%A1%CB%B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大家都写那么多,我不多写了,只说一点,那就是《西游记》意在写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意识,表面上都是神仙鬼怪,但是悟空真的都将妖怪一一消灭了吗?没有,被悟空打死的妖怪都是没有“后台”的妖怪,而有“后台”的妖怪,悟空是奈何不了的,因为最后都是神仙出面,把那些做孽的妖怪保护起来了,正是有了这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才看到原来有这么多神仙的家奴在做乱而无人敢惹,那些神仙其实就是当时的皇族及王公,那些有后台的妖精就是这些皇族成员王公大臣的爪牙。
《西游记》就是要借这八十一难道尽世事的黑暗,为什么要用“九九八十一”呢,意思就在于控诉丑恶现象之多。
所以,把《西游记》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读,你会发现,她的魅力所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我十分喜欢西游记,其实大部是作者的原创,三国和水浒才是根据不同的版本总结的,而且作者也没有像现在的日本漫画似的,没完没了的编故事,一百回八十难结构很严密啊.
刻画人物也是没说的,不仅是师徒四人已经活在读者的心里,就地出场很少的人物也都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语言恢谐幽默不失幽雅,是喜剧却不是哔众取宠,如果红楼梦是哀而不伤悲剧的极品,西游记就是乐而不淫喜剧的典范.
它更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算正真的英雄,尽管他本领很大,只有在保护唐僧取经为民造福之后才能修成正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49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5月30日)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满谐趣的。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取经没有坚定性,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但猪八戒可笑,却也很可爱。他那种猪似的本分老实以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就都相当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能吃苦,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过稀柿同时他用嘴拱上开路。在与妖魔作战中,虽多次被捉,始终也不向妖怪屈服。如第四十一回,写大战红孩儿时,他受骗被捉,被装到一个口袋里吊起来,准备过三五日蒸熟了赏给小妖下酒。八戒听说,在里面骂道:“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这报复的心思和骂语,都是猪八戒特有的,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取经队伍中四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孙悟空的关系,来表现猪八戒富于谐趣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十二回,写孙悟空要猪八戒去巡山,目的一是让他先去试探一下妖怪的本领,二是为了在*面前揭露这呆子偷懒和爱说谎的毛病。果然不出孙悟空所料,他不但不去巡山,还编造了一大篇谎言:“(猪八戒)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彀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账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过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像我这般自在!’”后来孙悟空变了个啄木鸟将他啄醒,他大吃一惊,以为是妖怪,见没有动静,就说:“无甚妖怪,怎么戳我一*么?”抬头发现原来是一只啄木鸟时,又这样说:“这个亡人!弼马温欺负我罢了,你也来欺负我!——我晓得了,他一定不认我是个人,只把我嘴当一段黑朽枯烂的树,内中生了虫,寻虫儿吃的,将我啄了这一下也。等我把嘴揣在怀里睡吧。”以后孙悟空又变成一个小虫子,将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唐僧面前加以揭露。这里,孙悟空是调侃他,也是教训他,就在这调侃和教训里,便活现出猪八戒的性格,因为充满谐趣而使读者获得了一种欣赏喜剧般的审美愉悦。

又如第七十六回,写在狮驼岭与三大怪相斗,孙悟空故意让猪八戒去和二怪相斗,目的也是为了教训他:“也教他吃些苦恼,方见取经之难。”猪八戒在整个斗争过程中都有许多惊人的妙语。如出战时对孙悟空说:“去便去,你把那绳儿借与我便使。”悟空问他要来何用,他回答说:“我要扣在这腰间,做个救命索。你与沙僧扯住后手,放我出去,与他交战。估着赢了他,你便放松,我把他拿住;若是输与他,你把我扯回来,莫教他拉了去。”这当然是猪八戒式的聪明,也是猪八戒式的天真,实际则是作者用游戏笔墨对他的调侃。后来他被妖精用鼻子卷走,老怪一看捉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就说“这厮没用。”他一听这话,马上就接着说:“大王,没用的放出去,寻那有用的捉来吧。”但妖怪仍是不放他,还将他浸泡在池塘里,说等浸退了毛,好晒干了腌来下酒。孙悟空变化成一个勾魂的阴间差使去勾他的魂,他请求缓一日再来勾,说:“死是一定死,只等一日,这妖精连我*们都拿来,会一会就都了账也。”他想*也想得很特别,连还要护送*到西天取经这么大的、这么神圣的任务都抛到了脑后,却说大家一起“了账”。这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人物性格还常常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孙悟空的语言总是那么简洁、明朗、痛快,充满豪爽而又乐观的情绪。比如,他大闹冥府,勾了生死簿以后,把簿子一扔,说:“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句话就将他追求自由、不受任何束缚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猪八戒的对话,却总是机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处处都表现出他那呆头呆脑却又自作聪明的性格特征。如第二十三回,菩萨化为一个美女,考验师徒四人在美色面前是否坚定。唐僧对妇人为三个女儿求婚不理不睬,而猪八成却很想留下来当女婿。他的一段话最有特色,生动*真地表现出他的思想性格:“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一把道:“*!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后来妇人生唐僧的气,说:“……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唐僧叫道:“悟空,你在这里吧。”偏不叫猪八戒留下。悟空不愿,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吧。”一句话终于挠着了他的痒处,于是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后唐僧又叫沙僧留下,沙俗也不肯。那妇人急了,把门关上生气走了。这时八戒急得心中焦躁,埋怨唐僧道:“*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后来沙僧劝八戒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吧。”八戒正巴不得,口里却说:“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孙悟空劝他:“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后来孙悟空点破他“断然又有此心”,说:“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吧。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后来借口放马,单独出去跟那妇人和她的三个女儿接触,见到那妇人,开口就叫“娘”,然后说:“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感到为难之意)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还自吹虽然样子长得不好看,但会干活(“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那妇人说:“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和你*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吧。”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这一系列对话,在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中透露出心痒难耐的微妙心理,惟妙惟肖地将猪八戒似智而实愚的小聪明,表现得活灵活现,真是妙语解颐,机趣横生。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一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等。最典型的,是第四十六回在车迟国同妖怪斗法时,悟空比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比坐禅。当妖怪提出要比“云梯显圣”坐禅时,孙悟空与猪八戒有一段很风趣的对话:

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说:“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猪八戒是个猪身,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愚笨等,这又跟猪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识完全一致。试看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贪吃的一段描写。孙悟空明知前面云遮雾罩的村子里有妖精,却偏用吃食来诱骗猪八戒:

行者道:“前面不远,乃是一庄村。村上人家好善,蒸的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哩。这些雾,想是那些人家蒸笼之气,也是积善之应。”八戒听说,认了真实,扯过行者,悄悄的道:“哥哥,你先吃了他的斋来的?”行者道:“吃不多儿,因那菜蔬太咸了些,不喜多吃。”八戒道:“啐!凭他怎么咸,我也尽肚吃他一饱!十分作渴,便回来吃水。”行者道:“你要吃么?”八戒道:“正是,我肚里有些饥了,先要去吃些儿,不知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题。古书云:‘父在,子不得自专。’*又在此,谁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语,我就去了。”行者道:“我不言语,看你怎么得去。”那呆子吃嘴的见识偏有,走上前,唱个大喏道:“*,适才师兄说,前村有人家斋僧。你看这马,有些要打搅人家,便要草要料,却不费事?幸如今风雾明净,你们且略坐坐,等我去寻些嫩草儿,先喂喂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斋去罢。”唐僧欢喜道:“好啊!你今日却怎肯这等勤谨?快去快来!”……(待到被众妖围住,扯住衣服时)八戒道:“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

为了吃,他真是要尽了小聪明,却也出尽了洋相。在这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猪的贪吃和愚蠢的特性。妙的是形象的自然属性,亦即动物性,同形象的人性,亦即社会性,是十分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不仅使人物的性格鲜明,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万里,会飞起来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别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钻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远不止于艺术形象的动物特征,它的童真童趣还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所传达的乐观情调,正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林庚先生说:“童话中的乐观情调便是这人生初始阶段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因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断生长着的快乐中,为面向无限的发展所鼓舞,这是个体生命史上不断飞跃的时期。而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显示着无限发展的潜力与可能性,这里正有着无尽的快乐。”同时,童话的思维方式,又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兴趣、眼光,通过艺术的想象力和拟人化的方法,展现一个天真活泼的充满生机的世界。《西游记》所创造的世界,正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林庚先生说:《西游记》“以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着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都正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西游记》中的童话性与李贽的‘童心说’,分别在文学与哲学的不同领域中体现了这共同的向往。”这样看来,《西游记》的产生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情趣,在那个特定时代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来源:西游文化网 作者:周先慎)

1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美正是在于对人的刻画上。

若是没有如此精妙*真的人物塑造,便是幻趣,

也无非封神传之辈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孙悟空虽然无量,却是有限。

其魅力之处,在于其赤诚忠心与傲骨雄心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作者: 22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0

西游记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生的际遇并不好,当时社会很*,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心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罗盘先生(作家):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胆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因为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徵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正自己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0

朋友,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请看这个吧——
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http://www.gjart.cn 2006-5-17 17:32:35

《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孙悟空的金箍捧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了可以藏在耳内;“芭蕉扇”能灭火焰山上的火,缩小了能够噙在口里。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宝都有厉害的对手: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一般打向敌人;可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琢”一古脑儿套去。“芭蕉扇”能将人搧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漫天盖地的阴风前面巍然不动。这些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在这些美丽绚烂的幻想背后,既隐现着朦胧的现实目的;而为了证明这些神物的确凿可信,又相应地神化了使用它们的人物和环境。花果山水帘洞里有孙猴子,枯松涧火云洞里有红孩儿,罗刹女住在风光秀丽的翠云山芭蕉洞,老鼠精却伏在黑气氲氲的陷空山无底洞。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这一艺术特征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酒醉调戏仙女获谴,错投猪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懒做具有猪的特色,他的贪图美色又似有“前世”渊源。狮魔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钻狡猾,牛魔王蛮横好斗……作者结合了原形动物的各种特点,把这些妖魔的凶恶本性写得姿态不同,面目各异。而这些神话人物间的战斗也往往真幻参半,奇正相生。仅以“二调芭蕉扇”为例,孙悟空一调不成,就趁着牛魔王别宠新欢,罗刹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摇身变作牛魔王,将“芭蕉扇”轻易地骗到手中。而牛魔王却又反对来钻了孙悟空得扇后胜利冲昏头脑、毫不警惕的空子,变作猪八戒,更为轻易地将扇子骗了回来。这种知己知彼的战术完全有社会的心理依据;同时又在变化不测的“神通”中达到了胜利的目的。就这样,作者把奇特的神话题材和生动的现实内容熔铸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细节的合理真实。

《西游记》不仅集取经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创造: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车迟国斗法、大战红孩儿、三调芭蕉扇、误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传统的取经故事,有些则是取经故事以外的民间传说,但经作者精妙的艺术加工,就使它们面目一新,精神迥异。“平话”中的“车迟国斗圣”之于小说中的“外道弄强欺正法”;杂剧中的“过火焰山”之于小说“三调芭蕉扇”都是明显不过的例子。

“观音大士收善财童子”本来是一段民间佛教传说,杂剧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说中的“大战红孩儿”都以它为创作基础,然而小说则更见工力。杂剧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与神佛之间,而且与全剧缺乏前后照应;小说则把红孩儿与取经人的冲突当作主线,又将红孩儿改成牛魔王、罗刹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为后来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笔。因而情节内容更丰富,结构也更谨严。杂剧中的红孩儿没有写出个性,本领也不大;小说中的红孩儿却能说会道、凶恶急躁,以“三昧真火”惨败大圣。这就在增加取经困难的同时,突出了孙悟空顽强不屈的性格。杂剧里也写了唐僧以“仁者爱之本”的教条*迫悟空背负红孩儿,但没有将矛盾展开;小说则照应了前面“尸魔三戏”的师徒冲突,进一步揭示了取经人的内部矛盾和孙悟空的内心冲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这段情节就更为生色。

《西游记》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猪八戒的塑造,就此而论,最为典型。他那些明显的缺点:好吃懒作,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同为说谎,一牵涉到取经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态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转为严峻的批判。所以就连他那过分的“老实”,也没有被轻易放过:好几回,他死在临头却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劲儿,一声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机密;结果耽误了救*,还自讨苦吃。猪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盘也最多,作者越是夸张地描写他那种愚蠢的想法,他的事与愿违也越发引人发笑。对唐僧的*,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中心人物,是诙谐、幽默和乐观主义的化身;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但是对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丑恶、畸形的东西,作者却只有一片强烈的憎恨。龙婿九头虫身为恶贼,害人不浅,作者就为龙子龙父安排下斩尽杀绝的下场。杨老儿宽厚好善,并不能抵消强盗儿子人头落地的厄运;铜台府地灵县的一场官司,讽刺和揭发了刺史、禁子的贪婪凶暴;取经“要人事”则暴露了庄严法相后面隐藏着的丑恶世俗。类似这许多含意深刻的讽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骂声中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恶浊和*。

《西游记》的语言有散文,有韵语,它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官话的简单明确和淮安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不当人子”、“活达”、“了帐”、“断根”、“囫囵吞”、“一骨辣”这些词语,联系上下文,固然不难理解,而且别有风趣。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在结构上,《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没有红孩儿的被擒就没有后来取水、调扇的战斗,没有罗刹被弃、牛魔赴宴,就演不出孙悟空变化牛魔,骗取神扇的情节。此外如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而各有着落,老鼋驮经落水也早有伏笔,女人国检阅文牒,补书三徒姓名,再重述前历国名:凡此种种,无论是某段故事之内,无论是各段故事之间,都经纬分明,表现出作者在结构结织上的匠心。

《西游记》问世以后,流传甚广,影响不小。朱鼎臣删节成《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致和仿作《西游记传》;又有各种续书纷纷出现,互竞文采。但是像《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终难追步吴氏,自创格局;惟《西游补》一书尚有惊人之笔。

此外,《西游记》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于是有借历史事件写神魔战斗的小说出现。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封神演义》等。它们虽也有可取之处,但大抵缺点乏先进思想作指导,人物形象也不算鲜明,没有一部能与《西游记》相比。
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id=9605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D0%A1%CB%B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大家都写那么多,我不多写了,只说一点,那就是《西游记》意在写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意识,表面上都是神仙鬼怪,但是悟空真的都将妖怪一一消灭了吗?没有,被悟空打死的妖怪都是没有“后台”的妖怪,而有“后台”的妖怪,悟空是奈何不了的,因为最后都是神仙出面,把那些做孽的妖怪保护起来了,正是有了这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才看到原来有这么多神仙的家奴在做乱而无人敢惹,那些神仙其实就是当时的皇族及王公,那些有后台的妖精就是这些皇族成员王公大臣的爪牙。
《西游记》就是要借这八十一难道尽世事的黑暗,为什么要用“九九八十一”呢,意思就在于控诉丑恶现象之多。
所以,把《西游记》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读,你会发现,她的魅力所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我十分喜欢西游记,其实大部是作者的原创,三国和水浒才是根据不同的版本总结的,而且作者也没有像现在的日本漫画似的,没完没了的编故事,一百回八十难结构很严密啊.
刻画人物也是没说的,不仅是师徒四人已经活在读者的心里,就地出场很少的人物也都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语言恢谐幽默不失幽雅,是喜剧却不是哔众取宠,如果红楼梦是哀而不伤悲剧的极品,西游记就是乐而不淫喜剧的典范.
它更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算正真的英雄,尽管他本领很大,只有在保护唐僧取经为民造福之后才能修成正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49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5月30日)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猪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满谐趣的。他有农民式的憨厚朴实,却又自私懒惰、贪吃好色,取经没有坚定性,动不动就嚷着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庄去当女婿。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种善意调侃的态度描写这个人物,时时让他出一点洋相来博取读者的笑乐。但猪八戒可笑,却也很可爱。他那种猪似的本分老实以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就都相当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能吃苦,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过稀柿同时他用嘴拱上开路。在与妖魔作战中,虽多次被捉,始终也不向妖怪屈服。如第四十一回,写大战红孩儿时,他受骗被捉,被装到一个口袋里吊起来,准备过三五日蒸熟了赏给小妖下酒。八戒听说,在里面骂道:“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这报复的心思和骂语,都是猪八戒特有的,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取经队伍中四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孙悟空的关系,来表现猪八戒富于谐趣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十二回,写孙悟空要猪八戒去巡山,目的一是让他先去试探一下妖怪的本领,二是为了在*面前揭露这呆子偷懒和爱说谎的毛病。果然不出孙悟空所料,他不但不去巡山,还编造了一大篇谎言:“(猪八戒)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彀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账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过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像我这般自在!’”后来孙悟空变了个啄木鸟将他啄醒,他大吃一惊,以为是妖怪,见没有动静,就说:“无甚妖怪,怎么戳我一*么?”抬头发现原来是一只啄木鸟时,又这样说:“这个亡人!弼马温欺负我罢了,你也来欺负我!——我晓得了,他一定不认我是个人,只把我嘴当一段黑朽枯烂的树,内中生了虫,寻虫儿吃的,将我啄了这一下也。等我把嘴揣在怀里睡吧。”以后孙悟空又变成一个小虫子,将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唐僧面前加以揭露。这里,孙悟空是调侃他,也是教训他,就在这调侃和教训里,便活现出猪八戒的性格,因为充满谐趣而使读者获得了一种欣赏喜剧般的审美愉悦。

又如第七十六回,写在狮驼岭与三大怪相斗,孙悟空故意让猪八戒去和二怪相斗,目的也是为了教训他:“也教他吃些苦恼,方见取经之难。”猪八戒在整个斗争过程中都有许多惊人的妙语。如出战时对孙悟空说:“去便去,你把那绳儿借与我便使。”悟空问他要来何用,他回答说:“我要扣在这腰间,做个救命索。你与沙僧扯住后手,放我出去,与他交战。估着赢了他,你便放松,我把他拿住;若是输与他,你把我扯回来,莫教他拉了去。”这当然是猪八戒式的聪明,也是猪八戒式的天真,实际则是作者用游戏笔墨对他的调侃。后来他被妖精用鼻子卷走,老怪一看捉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就说“这厮没用。”他一听这话,马上就接着说:“大王,没用的放出去,寻那有用的捉来吧。”但妖怪仍是不放他,还将他浸泡在池塘里,说等浸退了毛,好晒干了腌来下酒。孙悟空变化成一个勾魂的阴间差使去勾他的魂,他请求缓一日再来勾,说:“死是一定死,只等一日,这妖精连我*们都拿来,会一会就都了账也。”他想*也想得很特别,连还要护送*到西天取经这么大的、这么神圣的任务都抛到了脑后,却说大家一起“了账”。这真是又可气,又可笑。

人物性格还常常通过富于谐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孙悟空的语言总是那么简洁、明朗、痛快,充满豪爽而又乐观的情绪。比如,他大闹冥府,勾了生死簿以后,把簿子一扔,说:“了账!了账!今番不伏你管了!”一句话就将他追求自由、不受任何束缚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猪八戒的对话,却总是机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处处都表现出他那呆头呆脑却又自作聪明的性格特征。如第二十三回,菩萨化为一个美女,考验师徒四人在美色面前是否坚定。唐僧对妇人为三个女儿求婚不理不睬,而猪八成却很想留下来当女婿。他的一段话最有特色,生动*真地表现出他的思想性格:“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一把道:“*!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后来妇人生唐僧的气,说:“……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唐僧叫道:“悟空,你在这里吧。”偏不叫猪八戒留下。悟空不愿,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吧。”一句话终于挠着了他的痒处,于是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后唐僧又叫沙僧留下,沙俗也不肯。那妇人急了,把门关上生气走了。这时八戒急得心中焦躁,埋怨唐僧道:“*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你好道还活着些脚儿,只含糊答应,哄他些斋饭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与不肯,在乎你我了。似这般关门不出,我们这清灰冷灶,一夜怎过!”后来沙僧劝八戒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吧。”八戒正巴不得,口里却说:“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孙悟空劝他:“计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他家这等有财有宝,……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八戒道:“话便也是这等说,却只是我脱俗又还俗,停妻再娶妻了。”后来孙悟空点破他“断然又有此心”,说:“呆子,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吧。只是多拜老孙几拜,我不检举你就罢了。”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后来借口放马,单独出去跟那妇人和她的三个女儿接触,见到那妇人,开口就叫“娘”,然后说:“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感到为难之意)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还自吹虽然样子长得不好看,但会干活(“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那妇人说:“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和你*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吧。”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这一系列对话,在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中透露出心痒难耐的微妙心理,惟妙惟肖地将猪八戒似智而实愚的小聪明,表现得活灵活现,真是妙语解颐,机趣横生。

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一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等。最典型的,是第四十六回在车迟国同妖怪斗法时,悟空比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比坐禅。当妖怪提出要比“云梯显圣”坐禅时,孙悟空与猪八戒有一段很风趣的对话:

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说:“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猪八戒是个猪身,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愚笨等,这又跟猪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识完全一致。试看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贪吃的一段描写。孙悟空明知前面云遮雾罩的村子里有妖精,却偏用吃食来诱骗猪八戒:

行者道:“前面不远,乃是一庄村。村上人家好善,蒸的白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哩。这些雾,想是那些人家蒸笼之气,也是积善之应。”八戒听说,认了真实,扯过行者,悄悄的道:“哥哥,你先吃了他的斋来的?”行者道:“吃不多儿,因那菜蔬太咸了些,不喜多吃。”八戒道:“啐!凭他怎么咸,我也尽肚吃他一饱!十分作渴,便回来吃水。”行者道:“你要吃么?”八戒道:“正是,我肚里有些饥了,先要去吃些儿,不知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题。古书云:‘父在,子不得自专。’*又在此,谁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语,我就去了。”行者道:“我不言语,看你怎么得去。”那呆子吃嘴的见识偏有,走上前,唱个大喏道:“*,适才师兄说,前村有人家斋僧。你看这马,有些要打搅人家,便要草要料,却不费事?幸如今风雾明净,你们且略坐坐,等我去寻些嫩草儿,先喂喂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斋去罢。”唐僧欢喜道:“好啊!你今日却怎肯这等勤谨?快去快来!”……(待到被众妖围住,扯住衣服时)八戒道:“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将来。

为了吃,他真是要尽了小聪明,却也出尽了洋相。在这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猪的贪吃和愚蠢的特性。妙的是形象的自然属性,亦即动物性,同形象的人性,亦即社会性,是十分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不仅使人物的性格鲜明,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万里,会飞起来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别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钻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西游记》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远不止于艺术形象的动物特征,它的童真童趣还有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所传达的乐观情调,正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林庚先生说:“童话中的乐观情调便是这人生初始阶段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因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断生长着的快乐中,为面向无限的发展所鼓舞,这是个体生命史上不断飞跃的时期。而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显示着无限发展的潜力与可能性,这里正有着无尽的快乐。”同时,童话的思维方式,又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兴趣、眼光,通过艺术的想象力和拟人化的方法,展现一个天真活泼的充满生机的世界。《西游记》所创造的世界,正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以听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林庚先生说:《西游记》“以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讲述着动物世界的奇异故事以及它所赋与孙悟空的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和轻松游戏的乐观性格,都正暗含着当时社会思潮中寻求精神解放与回到心灵原初状态的普遍向往。《西游记》中的童话性与李贽的‘童心说’,分别在文学与哲学的不同领域中体现了这共同的向往。”这样看来,《西游记》的产生以及它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情趣,在那个特定时代出现,都不是偶然的。

(来源:西游文化网 作者:周先慎)

1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少年儿童喜欢读,老年人也喜欢读,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记》的艺术魅力,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分不开。其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幻字,一个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6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龙宫,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无所不至,无拘无束。第六回写孙悟空与二郎真君斗法,孙悟空一会儿变作一只麻雀,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鷀老,一会儿变作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变作一条水蛇,最后变作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变,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钻到青毛狮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竖蜻蜓,翻筋斗。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写孙悟空在灭法国与妖道作斗争,充分展现他的智慧和武艺,用铁棒变作剃刀,用毫毛变出无数理发匠,一夜之间使得国王皇后嫔妃宫女五府六部的*,全成了秃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过。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写孙悟空在兴道灭僧的车迟国与三大怪进行合法斗争,各显神通,充满奇思异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变一个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却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风、管雨、管雷的神,不准帮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败。后又写虎力大仙与唐僧比坐禅,行者变成一条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胜利。随后又进行“隔板猜枚”,孙悟空又将袄、裙(不是一般的袄和裙,是国中宝物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一口钟;将仙桃吃了只留下一个桃核;将道士变成和尚,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又赌砍头能安上,剖腹能长完,下油锅洗澡不会烫伤,黄毛怪的头,被悟空变成一只黄犬衔去丢到河边,最后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无头的黄毛虎。如此这般的笔墨,真是神奇莫测,匪夷所思。

作者: 221.11.55.* 2006-7-7 20: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美正是在于对人的刻画上。

若是没有如此精妙*真的人物塑造,便是幻趣,

也无非封神传之辈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0:5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不过这些想象都并不单是纯技巧的运用所能成就的,而与作者开放无拘的艺术思维方式分不开。只有灵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笔,全书飞动的艺术想象,与孙悟空那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形象所传达出的意气精神,正相一致。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0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奇异的幻想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举一个小例子,如果无限夸大孙悟空的神通,可以写他略施小技,像变戏法一样,就使灭法国全国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间都变成秃子。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了当让孙悟空变戏法,而是让他用铁棒变剃刀,用毫毛变剃头匠,然后才分头去将那些人的头发都刺得精光。为什么不怕麻烦,要这样绕着弯子写?这就是要照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要让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读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西游记》的幻想,总是这样在奇幻描写中透出常情常理。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次说奇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奇异想象,就要数它的趣味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妖精魔怪层出不穷,充满刀光剑影,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2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孙悟空的形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乐观主义,所谓“人间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时的名号叫“斗战胜佛”,真是名符其实。战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因此,再艰苦的战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当作一场游戏。第二十二回,写猪八戒在流沙河岸边与那个“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的狰狞妖怪作战,孙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痒,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那大圣护了唐僧,牵着马,守定行李,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被行者抡起铁棒,望那怪着头一下,那怪急转身,慌忙躲过,径钻入流沙河里。气得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自从降了黄风怪,这个把月不曾耍棍,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脚痒,故就跳将来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识耍,就走了。”

作者: 221.11.55.*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孙悟空虽然无量,却是有限。

其魅力之处,在于其赤诚忠心与傲骨雄心

作者: 和尚和道士 2006-7-7 21:0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你看,他视战斗为“耍耍”,竟能从中品出“甜美”之味来。可见,孙悟空与妖怪战斗,实在是兴味无穷的。《西游记》的作者,正是以与孙悟空同样的兴味无穷的态度来描写西行路上一场接一场的险恶战斗的。第四十六回写车迟国斗法,甚至比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这样令人惊心变色的较量,在孙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笔下,竟也视作儿戏。看看孙悟空是这样说的:“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胳膊打得人。斩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还满不在乎地说:“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说得何等轻松!等到头真的被砍下,却又从腔子里飕的一声长出一颗头来。斗完后,走过来道一声“*!”唐僧问他:“徒弟,辛苦么?”他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类似这样轻松愉快的战斗场面,在《西游记》中是很多的。孙悟空是这样兴味无穷地斗妖斩怪,作者也这样兴味无穷地描写斗妖斩怪,读者读起来自然也会同样地兴味无穷。

作者: 22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0

西游记从表面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怪小说,一般的读者都以为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在搏君一笑而已,其实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目的绝对不是这样子的。有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阐扬佛学的宗教小说,这个说法也不能够完全概括。西游记应该是一部很有深度的讽刺小说,我们应该要从文学、*学,或社会学的眼光去看它,才能了解这本书真正的题意以及他的文学价值。
要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好要从作者的生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去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但是他一生的际遇并不好,当时社会很*,考试也要贿赂。因为他没有钱财去贿赂学官,所以他履试不中,一直到四十多岁还是一名秀才。
有关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正史当中有关唐僧的记载.在唐朝有一位玄奘法师,也就是三藏法师,他曾经穿越沙漠,远赴西印度取经,当时历时了十九年,总共带回来有六百多部佛经回到国内,这就是西游记故事的骨干。当然在西游记当中的主角唐三藏,也是作者迎合民间心理,另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很难和正史当中的玄奘法师的丰功伟业联想在一起的。
唐三藏
因为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孙悟空
所以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应该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仙山上一块灵石,变化而成的猴子。因为胆识过人,受到群猴的推举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虽然在水帘洞中过著「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不能够天长地久。於是他抛下了一切,离家拜师学习仙道,从此就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
而另外代表逸乐角色-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几乎抛下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而猪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当中,给予读者对人性贪欲的省思。
沙悟净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净,他则著墨较少,但是呈现的是刚毅木讷,沈默踏实的性格。
罗盘先生(作家):
历史上是真正有一位伟大的高僧到印度去取经。但是西游记的唐僧绝不等於真正的唐僧。真正的唐僧不但是学问好,而且非常有毅力及勇气。他遇到困难,他不害怕不退缩,一心一意的取得真经。但是在西游记当中的唐三藏,他遇到困难就胆小如鼠、个性儒弱,甚至从马上摔下来。西游记取经这一个小小的集团,其实代表的就是一个王国。唐三藏代表的胆小、儒弱、不明是非、不辨忠奸的昏君。
西游记的主题其实就是修心,因为这一趟到西方取经的过程,不就正象徵著我们人类不断地修正自己个性缺点的过程吗?而故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实也就是人类各种欲念的化身。贪婪、懒惰、软弱、甚至愚昧,其实都是人类一直需要修正的一些特质。
同样的,善良、憨厚、和勇敢也是人类性格当中的宝石。这些特质就透过故事当中各个角色,还有跟神魔鬼怪之间的交战一一彰显出来。故事是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锻鍊的,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真、善、美的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0

朋友,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请看这个吧——
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http://www.gjart.cn 2006-5-17 17:32:35

《西游记》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他们使用的武器法宝都具有超自然的惊人威力:孙悟空的金箍捧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了可以藏在耳内;“芭蕉扇”能灭火焰山上的火,缩小了能够噙在口里。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宝都有厉害的对手: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变千条、飞蛇走蟒一般打向敌人;可是青牛怪却能用白森森的“金钢琢”一古脑儿套去。“芭蕉扇”能将人搧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噙了“定风丹”,就能在漫天盖地的阴风前面巍然不动。这些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在这些美丽绚烂的幻想背后,既隐现着朦胧的现实目的;而为了证明这些神物的确凿可信,又相应地神化了使用它们的人物和环境。花果山水帘洞里有孙猴子,枯松涧火云洞里有红孩儿,罗刹女住在风光秀丽的翠云山芭蕉洞,老鼠精却伏在黑气氲氲的陷空山无底洞。这就使神话人物、神话环境和各种神奇的魔法都显得和谐自然。从而构成了《西游记》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这一艺术特征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会化的个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赋予了某些动物的特性。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酒醉调戏仙女获谴,错投猪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懒做具有猪的特色,他的贪图美色又似有“前世”渊源。狮魔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钻狡猾,牛魔王蛮横好斗……作者结合了原形动物的各种特点,把这些妖魔的凶恶本性写得姿态不同,面目各异。而这些神话人物间的战斗也往往真幻参半,奇正相生。仅以“二调芭蕉扇”为例,孙悟空一调不成,就趁着牛魔王别宠新欢,罗刹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摇身变作牛魔王,将“芭蕉扇”轻易地骗到手中。而牛魔王却又反对来钻了孙悟空得扇后胜利冲昏头脑、毫不警惕的空子,变作猪八戒,更为轻易地将扇子骗了回来。这种知己知彼的战术完全有社会的心理依据;同时又在变化不测的“神通”中达到了胜利的目的。就这样,作者把奇特的神话题材和生动的现实内容熔铸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细节的合理真实。

《西游记》不仅集取经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创造: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车迟国斗法、大战红孩儿、三调芭蕉扇、误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传统的取经故事,有些则是取经故事以外的民间传说,但经作者精妙的艺术加工,就使它们面目一新,精神迥异。“平话”中的“车迟国斗圣”之于小说中的“外道弄强欺正法”;杂剧中的“过火焰山”之于小说“三调芭蕉扇”都是明显不过的例子。

“观音大士收善财童子”本来是一段民间佛教传说,杂剧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说中的“大战红孩儿”都以它为创作基础,然而小说则更见工力。杂剧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与神佛之间,而且与全剧缺乏前后照应;小说则把红孩儿与取经人的冲突当作主线,又将红孩儿改成牛魔王、罗刹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为后来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笔。因而情节内容更丰富,结构也更谨严。杂剧中的红孩儿没有写出个性,本领也不大;小说中的红孩儿却能说会道、凶恶急躁,以“三昧真火”惨败大圣。这就在增加取经困难的同时,突出了孙悟空顽强不屈的性格。杂剧里也写了唐僧以“仁者爱之本”的教条*迫悟空背负红孩儿,但没有将矛盾展开;小说则照应了前面“尸魔三戏”的师徒冲突,进一步揭示了取经人的内部矛盾和孙悟空的内心冲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这段情节就更为生色。

《西游记》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猪八戒的塑造,就此而论,最为典型。他那些明显的缺点:好吃懒作,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同为说谎,一牵涉到取经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态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转为严峻的批判。所以就连他那过分的“老实”,也没有被轻易放过:好几回,他死在临头却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劲儿,一声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机密;结果耽误了救*,还自讨苦吃。猪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盘也最多,作者越是夸张地描写他那种愚蠢的想法,他的事与愿违也越发引人发笑。对唐僧的*,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孙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颂的中心人物,是诙谐、幽默和乐观主义的化身;但对他“秉性高傲”的缺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但是对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丑恶、畸形的东西,作者却只有一片强烈的憎恨。龙婿九头虫身为恶贼,害人不浅,作者就为龙子龙父安排下斩尽杀绝的下场。杨老儿宽厚好善,并不能抵消强盗儿子人头落地的厄运;铜台府地灵县的一场官司,讽刺和揭发了刺史、禁子的贪婪凶暴;取经“要人事”则暴露了庄严法相后面隐藏着的丑恶世俗。类似这许多含意深刻的讽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骂声中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恶浊和*。

《西游记》的语言有散文,有韵语,它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敌我交锋,经常用韵语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气氛的炽烈和紧张。在人物对话中,官话的简单明确和淮安方言的生动活泼相互融汇。如“不当人子”、“活达”、“了帐”、“断根”、“囫囵吞”、“一骨辣”这些词语,联系上下文,固然不难理解,而且别有风趣。作者写人物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动。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在结构上,《西游记》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大闹天宫”首先介绍了取经人物孙悟空,又埋伏下他后来取经的命运;“江流儿”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经缘起;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来;各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错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没有红孩儿的被擒就没有后来取水、调扇的战斗,没有罗刹被弃、牛魔赴宴,就演不出孙悟空变化牛魔,骗取神扇的情节。此外如佛祖给观音三个神箍而各有着落,老鼋驮经落水也早有伏笔,女人国检阅文牒,补书三徒姓名,再重述前历国名:凡此种种,无论是某段故事之内,无论是各段故事之间,都经纬分明,表现出作者在结构结织上的匠心。

《西游记》问世以后,流传甚广,影响不小。朱鼎臣删节成《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致和仿作《西游记传》;又有各种续书纷纷出现,互竞文采。但是像《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终难追步吴氏,自创格局;惟《西游补》一书尚有惊人之笔。

此外,《西游记》还引起人们对神怪题材的广泛兴趣,于是有借历史事件写神魔战斗的小说出现。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封神演义》等。它们虽也有可取之处,但大抵缺点乏先进思想作指导,人物形象也不算鲜明,没有一部能与《西游记》相比。
http://www.gjart.cn/viewnews.asp?id=9605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D0%A1%CB%B5%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大家都写那么多,我不多写了,只说一点,那就是《西游记》意在写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意识,表面上都是神仙鬼怪,但是悟空真的都将妖怪一一消灭了吗?没有,被悟空打死的妖怪都是没有“后台”的妖怪,而有“后台”的妖怪,悟空是奈何不了的,因为最后都是神仙出面,把那些做孽的妖怪保护起来了,正是有了这九九八十一难,我们才看到原来有这么多神仙的家奴在做乱而无人敢惹,那些神仙其实就是当时的皇族及王公,那些有后台的妖精就是这些皇族成员王公大臣的爪牙。
《西游记》就是要借这八十一难道尽世事的黑暗,为什么要用“九九八十一”呢,意思就在于控诉丑恶现象之多。
所以,把《西游记》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来读,你会发现,她的魅力所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0:51

我十分喜欢西游记,其实大部是作者的原创,三国和水浒才是根据不同的版本总结的,而且作者也没有像现在的日本漫画似的,没完没了的编故事,一百回八十难结构很严密啊.
刻画人物也是没说的,不仅是师徒四人已经活在读者的心里,就地出场很少的人物也都表现出鲜明的性格.
语言恢谐幽默不失幽雅,是喜剧却不是哔众取宠,如果红楼梦是哀而不伤悲剧的极品,西游记就是乐而不淫喜剧的典范.
它更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算正真的英雄,尽管他本领很大,只有在保护唐僧取经为民造福之后才能修成正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2024年欧洲杯赛程表 德国欧洲杯足球赛2024赛程时间表 勇者斗魔王勇者斗恶龙12Gameboy游戏1中最后魔王变身后怎么打2中什么武... 电脑开机十秒技巧怎样让电脑开机速度变快 完美世界手游熊猫哪里抓完美国际熊猫是怎么得的 ...每一关跳旗杆的时候怎么才能跳到满分我每次都只能跳到 ip11和ip11pro区别 请问;谁知道SJ-M里面有一个叫基_什么? 智齿疼一定要拔吗 大师们帮我算算我的命数!不胜感激~ 怎样选择评估公司 跪求相声学富五车剧本 闹海风的成因 哪吒闹海好句好段 哪吒闹海地理位置在中国那个位置。 小米6手机解锁记录查询 小米账号申请解锁BL进度可以查询吗 对峙2透视辅助哪里有得买 常见的小型塑壳断路器有哪几种型号及厂家 塑壳断路器规格 德力西塑壳断路器 空气开关( CDM1-225L/3300 200A)偶尔跳闸? 什么是塑壳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型号含义代表什么呢? 塑壳断路器CDM1-800L/3340P 800A是什么意思 苹果11不配原装耳机了吗 佳能ip100手机打印主机名 宝宝发烧的特殊类型有哪些? 宝宝发烧的四种类型和表现? 宝宝发烧的四种类型和表现是什么? 怎么样设置鼠标宏 爵蝎鼠标宏设置 平板电脑上网 神话作文哪吒闹海500字 丽江虎跳峡主要景点有哪些? 悬赏200高分!要去云南!可时间不够,帮忙推荐一下景点和路线啊 哪吒闹海课文中的比喻句是哪些 有没有给爸妈发的表情包? 信翼随身wlan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忘记了随身wifi登陆密码咋办 随行wifi忘记登陆密码了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过ETC车道后面的车也跟着过了,是谁蹭了谁的ETC? 我过etc杆没有落后面又跟着过了一辆车会不会扣自己的钱? 上高速用自己的ETC下高速后车刷了ETC让我过了怎么办? 过etc后面又跟着过了一辆车会不会扣自己的钱? 请问我走高速的时候领了小票但是出收费站的时候走的etc走错通道了 跟着前边车过去了 怎么办 有什么后果吗 高速收费站自动etc扫了后面车怎么办? etc 后面车跟太近,没扫到我车牌,下高速能缴费吗? 高速收费站后车离我很近跟我一起通过E TC进进入高速会不会扣我的钱? 上高速走etc通道下高速尾随车尾出来会有什么事? 自己Etc没有刷上,后面车过来我过去了,钱会一直扣吗? 开车走etc通道时我后面的车把杆扫起来了我没有注意通过了怎么办? 前车过ETC车道杆没落后车又过去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