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1: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5:28
考试作弊现象的产生并非孤立,它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但个体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考生的心理活动复杂多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取向,深入剖析这些心理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作弊行为。
首先,投机侥幸心理在作弊者中尤为普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考生因不愿付出努力,便将作弊视为捷径,期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好成绩。这种浮躁的急功近利心态往往催生了作弊行为。
其次,定势驱动心理也是作弊的推手。一旦作弊得逞,作弊者会形成恶性循环,作弊成为习惯,甚至无视道德约束。他们沉溺于不劳而获的快感,羞耻感和内疚感逐渐淡化。
从众附和心理也对作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监考不严时,部分考生会因为担心不作弊会吃亏,而选择加入作弊的行列,群体压力使他们难以抵制这种行为。这容易导致“群体无意识现象”的出现。
最后,害怕失败的心理驱使一些考生选择作弊。考试的压力常常源于对失败的恐惧,为了避免失败,有些人会选择作弊,特别是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考生,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教育考试作弊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个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这些心理因素对防范作弊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2010年7月10日,《新京报》记者暗访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一教学点的考场时,发现数百名学生存在作弊情况,但监考老师熟视无睹。对此,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负责人表示,此事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大舞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