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2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0:27
在20世纪50年代初,叶剑英向党中央提出调冯乃超到南方局工作的申请,这一举动引起了广东省文教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中山大学,作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学府,地理位置特殊,靠近香港澳门,对教育界具有重要意义,急需一位既有高水平又熟悉知识分子工作的党内同志担任书记,而冯乃超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与冯乃超沟通,说明了这一调动可能会带来的降级情况,征求他的意见。冯乃超的回答却十分坦然,他表示:“革命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这些个人的得失并不重要。”
一位熟悉冯乃超的长者描述,尽管冯乃超在文学界享有盛名,但他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默默从事着鲜为人知的文化界统战和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文教党委书记和中央人事部副部长,负责高等教育部,却选择了到中山大学接受教育部领导。对此,他总是笑言:“后台的工作总是需要有人做的,地方和基层的工作也同样重要。领导别人固然诱人,但被领导的角色也同样必要。只要是有利于革命的工作,何必在乎这些职位的高低呢?”
冯乃超就是这样一个谦逊、淡泊名利、不求功名、默默奉献的党的优秀干部,他的事迹彰显出他为党的事业无私付出的精神风貌。
冯乃超,革命活动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区秀水乡,今南海市盐步镇东秀乡高村。1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是日本著名侨领、横滨兴中会主干冯镜如、冯紫珊的后裔。李书城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