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0: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06
堵耳就是戴上助听器感觉闷,堵,不舒服。堵耳效应的产生是指本来应该经由外耳道软骨部分宣泄出去的能量,现在由于助听器的阻挡不能释放出去,最后气道和骨导这两部分多余的能量叠加在一起,就让助听器佩戴者觉得声音很闷,有震感,有回音,有堵耳效应的用户最常见的抱怨就是听自己说话声音很闷,感觉头上像套了一个桶,严重的用户会说有震感,头晕。一般往往低频听阈小于40分贝的用户,更容易出现堵耳现象。这是由于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道的容积变小,听力障碍者自己说话的声音随着颅骨振动传入容积变小的耳道内,产生了低频共振,增加了低频声音的强度,聋校教学,所以患者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变调。堵耳效应的产生与声音的骨传导机制和颅骨自身的声学特性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声音(如言语声、咀嚼时下颚震动的声音以及在较硬的路面上运动上产生的震动)可以通过颅骨的震动直接传递至耳蜗外,也可以通过听骨链等中耳结构及颞骨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正常情况下由于这一部分声能被分散出去,因此这一部分声音不会被我们感知。当佩戴助听器时(通常是定制机或者佩戴耳模),由于助听器深入外耳道且将外耳道封闭,使其形成一段密闭的空腔。由颅骨及听骨链传入外耳道的声音能量不能正常向外扩散,外耳道内就会产生额外的声压,通过气导机制,这部分声压就会到达内耳。由于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主要局限于250HZ-500HZ,因此这一段频率的听阈会降低。由于CIC比ITE更加深入骨部,因此堵耳效应最小。一是增大通气孔的直径同时缩短通气孔的长度,以增加通气孔对低频的衰减量。二是增长耳模的耳道部分,使之超过耳道的软骨部,并与软骨部紧密相贴,以减少患者自己说话的声音传入耳道的量。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12
通常堵耳感觉明显的患者往往低频较好,因为声音除了通过耳道传入内耳,还可以通过颅骨振动传入,正常情况下耳道是开放的,多余的能量能释放掉。而佩戴助听器后耳道被堵塞,这部分声音泄露不了,患者会觉得自己讲话的声音很闷,可以选择开放耳验配或开大通气孔改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08
每个人的耳道情况都不一样的,还有听力情况不一样,佩戴的效果也会不一样的。如果堵耳的可以佩戴舒适度比较高的分体式助听器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07
因为耳朵确实被堵起来了啊,原本开放的耳道突然成了密闭空间,会有些不适应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13
带上助听器耳朵里面塞一个东西,会有异物感,还有耳朵里塞个东西助听器声音放大后,声音堵在耳朵里出不来,会有闷堵感。建议开放式验配,堵耳的反应会减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