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8: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5:34
群体遗传学研究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83年,以Kreitman关于黑腹果蝇乙醇脱氢酶基因位点的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为标志。早期的实验分子群体遗传学,主要集中在植物如拟南芥、玉米、大麦、水稻和高粱等模式植物及重要农作物上,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受限于高昂的DNA测序费用和分析技术的*。然而,随着测序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近十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相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研究内容涵盖了遗传结构的形成、突变、重组、连锁不平衡、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基因进化方式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等。
DNA序列变异是群体遗传学的基础,同源DNA的分化程度是衡量结构的关键指标。通过大量全基因组或基因序列测序,如Nordborg对拟南芥群体的研究,发现平均每30bp就有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玉米基因组的多态性也被广泛研究,如Tenaillon的分析显示,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其他植物如向日葵、马铃薯、高粱等的基因位点DNA多态性也显示出物种间的差异。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选择效应和突变作用,研究迁移和遗传漂变等与遗传结构的关系,由此探讨进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