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7: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14:33
郎窑红,这一名字源自中国清代景德镇的窑红釉瓷,其独特之处在于景德镇巡抚郎廷佐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的任期内亲自监造的瓷器。郎窑红因此得名,另外,还有豇豆红和霁红等别称。
郎廷极在瓷器制作上的贡献被刘廷玑在《在园杂记》中详细记载,书中提到,郎窑红的品质极高,曾被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赞赏,其仿古工艺精湛,足以乱真,与宣德、成化时期的瓷器无异。其颜色深沉,呈现出紫檀木般的质感,且表面的桔皮棕眼和款字的仿制,使得真伪难以分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郎廷极监督的工匠们模仿宣德、成化瓷器的技艺达到了极致,这种康熙时期的郎窑红象耳扁瓶,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工艺,至今仍被收藏家和鉴赏家们所珍视。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