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6: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9:18
是这样的:加入氢氧化钾是为了皂化,之后理想的状况是酯全部水解成为羧酸盐和醇。加酸酸化后变成羧酸,之后又加了氢氧化钾,酚酞无色了就是将溶液调成PH=7,。注意PH=7时羧酸是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可以想见,羧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而中性时碳酸是以碳酸氢根形式存在,所以羧酸也必定以阴离子存在)。之后加的是一个在酸性条件(某PH,分析到这里肯定就是这个ph下羧酸根能够变羧酸咯,具体可以上网查)下变色的指示剂,然后滴定,这里就滴了V2,理论上是羧酸根变羧酸消耗的盐酸量,一比一的。但是如我上分析的话,溶液中其他酸性物质(比如溶解的二氧化碳的碳酸氢根形式)会影响精度,因此进行一步空白试验,测定水样中的酸性物质消耗的HCl量,为V4,两者相减就是真正的消耗量。再参照皂化当量的定义就可以写出答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9:11
这个我也想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