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言之志与所传之情分别是什么?他们矛盾吗,为什么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6: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8:50
所谓《长恨歌》所言之志和所传之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长恨歌》的双主题问题。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纷争不已,长期以来虽然对《长恨歌》的主题众说纷纭,但大体上不外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歌颂李、杨的爱情,即所谓的“爱情主题说”;一是揭露玄宗的荒淫昏庸,即所谓“讽刺和暴露主题说”;三是折中这两种的不同看法,有所谓“讽刺、爱情双重主题说”等。
《长恨歌》所言之志即是它的主题,主题是:
《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始末的描叙,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症结所在,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大唐天子勤政图治热切要求。
《长恨歌》所言之情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者没有矛盾,可以作如下简单地分析:
从内容上看,全诗至始至终写的是两人火热的爱恋和执着的相思,而且有写得那么细腻生动、香艳出色,无疑是在写李、杨的爱情故事,感叹他俩极其诚挚而有非常不幸的爱情悲剧。
但是,诗中背景的中心,十分突出的正是大唐盛世一落千丈的安史之乱,并且诗中也明显地写出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天子贪色的腐败政局以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他俩缠绵相爱的严重恶果,这又涉及到了唐玄宗惑于美色、荒政误国的重大问题。
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诗中的这些描述?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人的真实用意何在?虽经学者们的长期探索和争论,至今也还没有归于一致的定论。
从这首诗的产生时期、作者的思想态度以及诗中强调的时代背景和全诗的主要倾向来看,应该是一首时明时暗的讽喻诗。这首诗和《观刈麦》、《秦中吟》、《新乐府》是同一时期的产物。这时期是诗人初入仕途的头几个年头,正是诗人深感朝政的腐败与官僚的卑鄙,为国计民生忧心忡忡的时期,也是诗人“牛犊”般地解释腐败政局,企图以此报效大唐王朝,实现“兼善”宏愿的积极有力的时期。而且诗人自己又明明白白把这首诗和讽喻类的作品相提并论过,并认为也是会使他“富贵”“无份”,而却能“身后”“有名”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如此这般的一首牵涉历史重大事件的力作,岂能超越出或者少有诗人的讽喻之意呢?只是在于,他写的不是一般的社会现象,而是直接深入进了内廷宫闱,有是明明白白地写着皇帝本人,又是涉及到了唐王朝很不体面的一次极大的社会动乱,这些内容无疑是会重重地触动封建后世最高统治者的那根最怕痛的神经的,因此,诗人怎能不采取更加隐晦曲折的笔法呢?即使如此,从诗的开端两句以及整个第一大部分来说,诗人对玄宗的谴责之意是十分明显、无可讳言的。至于接着写出的杨妃之死,作者强调地指明并非玄宗的点滴觉悟,而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在这国破家亡的严重时刻,作为坐过四十多年宝座的君王竟一无检讨、忏悔之意,痛心的只是杨妃之死,这里的玄宗哪里有一点点万民之主、大朝天子的味道呢?
第三部分中,十分渲染玄宗的刻骨思念,这无疑是在进一步说明他是个“生亦惑”、“死亦惑”的惑与女色的君主。至于最后大段写出杨妃的幽思,不仅不可能实有其事,而且诗人的描写明明是在陪衬着当年玄宗的专宠过甚,其中的一些细节,无不都在回应着第一部分中所写的荒淫生活,因此无不都是作者的微词曲笔。
所以,不仅从部分诗句,就是从总的内容和主要倾向来看,也都是对玄宗荒政的批评,而绝不是对其爱情的歌颂。因为诗中的主人公不是一般的臣民,更不是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爱恋。退一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如果不顾家破人亡,或在大难浩劫之中,一味地追求女色,难道人们会称赞他的赤诚、热烈和执着吗?,试想一个堂堂大国的天子,因妃子的姿色,几乎造成了王室的倾覆不起,难道这种情爱是可以容许、可以原谅的吗?当时正以国事为重、力图改革政治的白居易当然不会对此安然于怀,而且大加颂扬的。
当然,诗中并未把唐玄宗写得更深刻,也没把安史之乱的成因揭示得更彻底,这不仅是由于诗人的时代、阶级局限,还由于诗人对玄宗前期的政绩是尊重的,而且这时期的白居易对唐王室还抱有希望和幻想。他希望大唐皇帝励精图治、勤政善任,他憧憬着大唐江山重增光辉、蒸蒸日上。所以诗对过去了几十年的既成事实只能抱着那种“恨铁不成钢”惋惜情绪。当这样的感情涌上心头时,就不能不使诗人的揭露有了很大的保留,诗人笔下的玄宗也就想这私生活的侧面发展,成了一个情深似海、忠贞专一的多情男子。因而在诗的最后两部分也就过多地渲染了生死不渝的情思,使严肃的主题被抹上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使客观效果和诗人的创作意图有了更大的距离,同时也使诗的主题思想呈现出了复杂难解的状态。这在当时,诗人自己也有感触。当这首诗歌在上层社会流传时,人们为它的表面想象所迷惑,欣赏起所谓的皇、妃爱情悲剧来,这实在是诗人所始料未及的。
所以他后来在《与与元久书》中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师与《长恨歌》一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这就是说,诗人对于他们把《长恨歌》当作男女之情来读是很不满意的,因为他不是要写爱情至上的伟大,而是在写政局危机之由来。
至于爱情,诗中确实写得缠绵悱恻,凄楚欲绝,但是诗中所写的竟是造成何等样的社会恶果的爱情!其实,诗中是明明白白地点出了这个因果关系的。那么,诗人越是渲染他们纠缠不清的爱情,不越是在暴露他们更加深重的罪孽吗?
应该说诗人写作此诗的用心是良苦的,用意也是至深的,诗歌的意义是重大而积极的。我们透过作品的种种复杂现象,从诗人的主导思想和诗歌的主要倾向来看,它的主题还是比较明确、可能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