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0 23:05
心理性别与性别身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个体的内心感受、生理特征以及性取向等多个方面。社会压力常常导致一些“女性转男性”(FtM)的易性人最终成为女*者,如查兹·波诺,原为查丝蒂蒂,通过性别转变成为了男异性恋者。他们的心理状态普遍带有性别焦虑,因为生理性别与内心性别认同存在冲突。
易性人的经历各有不同,FtM易性人通常作为绝对的*者(偏好女性),而“男性转女性”(MtF)易性人在性别取向和心理基础方面则更为多元。雷·布兰查德的理论探讨了异性恋MtF易性人的*可能源于对自己身为女性的幻想。例如,南希·亨特在自传中描述了她对女性的强烈兴趣和幻想性*。
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异装皇后蒂蒂·冯·特兰普展示了性别倒错行为的另一种形式,但易装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多样性,有的仅出于娱乐或个人兴趣,而有的则通过表演获取报酬。易性现象的研究揭示了性别认同、生理性别和性取向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变量在个体差异中展现出性别转换的多样性。
性别认同,即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不同,是个人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内心感受。当二者不匹配时,个体可能经历性别焦虑。而性取向则独立于生理和心理性别,包括*、异性恋和双性恋的广泛可能性。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科学家深入研究易性现象,包括其生物学、心理学和文化因素的交织影响。
性别角色,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心理性别”。心理性别属于个体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人格,而与性取向(异性恋/*/双性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