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20: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48
中国古代*官制,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夏代的六卿制度已有雏形,其中司空为首,掌管营建,后稷负责农业,司徒负责教化,大理司刑狱,共工管百工,虞人则管理山泽。商代*机构以商王为中心,尹为辅佐大臣,司徒、司空和司寇分别掌管力役、工程和刑狱,宗教事务官在神权社会中地位显要。西周时期,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辅佐周王,司徒、司马、司空掌管政务,卿士寮和太史寮则分别管理行政和宗教文化事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化进程,各国*机构变革,各国执政官如秦的上卿、楚的令尹等,地位相当于后来的丞相,*机构逐渐完善。
秦汉时期,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如奉常、郎中令、廷尉等,职责各异,部分如卫尉、廷尉主要处理*事务,其余则主要为皇室服务。汉武帝时期,为削弱丞相权力,创立了中朝制度,尚书权力开始上升。东汉至魏晋,*政务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由九卿向六部过渡,隋唐时期形成了以尚书省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尚书六部成为行政管理的核心,九寺五监则作为辅助机构存在。
宋朝*机构经历了权力分散的阶段,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官制改革,恢复到唐代三省六部的格局。元朝时期,实行一省制,明清两代,尤其是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达到顶峰。清朝后期,面对内外压力,官制改革和机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对唐代的职位与品级有这样的概括: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四者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宋朝列衔,凡阶*卑则称“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 至于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