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 景美 情美作文怎么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3: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6 23:44
人美 景美 情美
——《边城》读后感百草园 《边城》是语文课本里的必读书目,要不是这样,我可不会主动去阅读它,也就可能错过这件伟大的艺术品。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茶峒山城一里外有一小溪,溪边有一弄渡船的老人。老人的女儿和一个兵有了私情,和那个兵一同死了,留下一个孤雏,名叫翠翠,老人与翠翠相依为命。城里有个在码头上掌事的龙头老大顺顺,顺顺有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都爱上了翠翠。翠翠爱乙龙摊送,不爱大老天保。大老天保在失望之下驾船往下游去,失事淹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在心里结了一个难解的疙瘩,也驾船出外了。雷雨之夜,渡船老人死了,剩下翠翠一个人。傩送对翠翠的感情没有变,但他一直没有回来。
这故事虽然简单,却写得很美,将人物与景与情交融,让湘西美丽的景色与人物的性格混然一体,着实像一张风俗画。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她身上流露出一种最本质的善良,沈从文并没有用文字描绘她的外貌,那是笨人干的事,他主要是画少女,画她的神情,并把她安置在一个美丽的背景里,一些动人的声音中。
如:“……为了住处两山的竹篁,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又如:“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筐,独自跟到船边去接渡人。”
篁竹,笛声,山水,黄狗都是翠翠的一部分,它们共同在你心里造就了这个女孩美的形象,而且你会发现她的美跟景物融合地那么和谐,简直就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
除翠翠外,祖父也写得很好,一个正直、古朴、守本分的老人。某些地方,特别是为孙女的事进行打听试探的时候又有几分狡猾,狡猾中又有几分妩媚。但主要还是写老人对这个孤雏的怜爱。
黄狗也写得很好。这条狗成了这个家的一员,参与了全部的生活,见证了翠翠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老人的离去。
还有那个质朴的民风。人们互相关爱,没有金钱上的利害关系,一个老人可以自愿为人们摆渡,到过年的时候,上街头东西人们可以互相赠送,没有等级的差别,只有感情的纽带。
沈从文是作家,但我更相信他是雕刻家,他可以刻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那么有血有肉;他还是一个画家,可以将那么淳朴的民风,那么动人的景色描绘出来。他画的不是油画,而是水墨画,是一幅中国农村的风情画,坚致疏朗,着色明丽,格调清新。在这样的风情画里,发生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怎么能不扣人心靡呢?
是的,《边城》是写爱情的,是中国农村的爱情,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的朦胧爱情,是那样的纯粹,那样的脱俗,像青草的香气,像溪水的声音,若隐若现,可又是那样的实实在在。如此美丽的爱情,令人想起《诗经》中“在水一方”的名句,更令人想起一个词:思无邪。
翠翠的爱情是跟几个端午联系在一起的。
十三岁时,翠翠还不大懂事,她与爷爷一同去看赛龙舟,爷爷让她等他,可是天黑了爷爷还没来,最后还是傩送派人打火送她回去,这时,她萌发一种朦胧的情愫,写得含蓄:“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的不关祖父的,却使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翠翠过了两个新年,两个中秋,但“总不及那个端午节过得甜美”。
十五岁的端午,翠翠从爷爷与长者的对话中听明白了,二老是从下游六百里的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翠翠向前走,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青浪滩呢?”
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说出这女孩子的心飞向何方。
十六岁的端午,顺顺派媒人来向翠翠提前,爷爷没在,后来回来问翠翠那个人来作什么,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脖子颈都全红了,因为她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跳着,脸上烧得厉害。
聪明的读者总不可能不知道翠翠的真实心意吧。
但后来,由于大老的死,二老内心过意不去,驾船出了洞庭。
而小说留下了一个没有结果的结尾,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读到这里,我们肯定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同情翠翟的遭遇,在心里留下深深的遗憾,但小说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不能全算悲剧的悲剧。
有人问:《边城》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我想《边城》这部温暖的作品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因为它反映了一种理想化的现实。
同时我又想,无论是理想主义也好,现实主义也好,一部小说如果能够留住一些我们曾经失去的纯真,留住一些美好而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让它常新,那么,它就是成功的小说,优秀的作品。
《边城》即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