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01: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7:13
牟益斌提出了一个经济学新概念,GDP生产只是国与国之间物质财富的初次分配,而宏观金融政策则起到了二次分配的关键作用。他通过一个中国与M国的三年贸易模型来阐述这个观点。
假设衣服是中国与M国的贸易商品,每件衣服的人民币价格是800元。第一年,M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8,M国需支付100M元购买1亿件衣服。第二年,M元贬值,100M元需换得120件衣服;第三年,M元继续贬值,100M元仅能换得150件。总计,中国通过出口3亿件衣服,获得M国370亿M元,但这些货币价值在贬值后仅相当于2.4亿件衣服,这表明中国向M国转移了0.6亿件衣服,占总出口的20%。
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直接相关,而GDP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并非一对一,而是有折扣。在中国的简化模型中,GDP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之间的比例是1:0.8,即每增长8%,生活质量只提高6%。相反,M国的GDP增长对生活质量提升有放大效应,即每增长4%,生活质量提升6%。
因此,牟益斌强调,正确理解这个新概念对制定国家经济发展策略至关重要。他指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因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GDP的高速增长,同时,老百姓生活的改善速度似乎低于GDP增长。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包括货币化程度提升、人口结构优势、高储蓄率和教育投入以及有效的政府政策等。
他还指出,过度依赖GDP作为考核指标的问题,因为它与综合国力和社会财富的直接关联度不高。例如,一个地方大量投资建设标志性建筑,尽管对GDP有显著贡献,但对社会财富的实质增长可能有限。因此,牟益斌提倡考核体系应更侧重于就业、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而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
最后,牟益斌在金融监管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主张从合规性监管转向风险性监管,并强调改革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型和机构调整。
牟益斌,英文名Yibin Mu,原中文名牟一兵,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原浙江省黄岩县)。世界银行总部高级金融经济学家,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会员,哈佛大学梅森学者,金融专业经济学博士。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他是最先提出中国金融风险性监管理念并付之实践者,也是第一位世界银行总部从中国选拔的的华人青年专家。主要专业领域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资本市场、金融监管以及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