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7: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8:12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对外贸易与文化的创造、疆域的开拓以及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推动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产生与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息息相关。对外贸易的产生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包括可供跨国交换的剩余产品、国家的各自为政、支持跨国交换的运输条件以及对外贸易的主观需求。据史料记载,原始社会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商族首领契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封地为商丘,他的部落被称为商族。随着社会的演变,夏朝出现了专门从事物品交换的人。商族部落首领王亥,以其出色的商业能力,经常驾车载货到黄河北岸进行贸易。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前往黄河以北的有易氏进行贸易时,王亥被有易氏的首领绵臣杀害,商族人因此报仇,为父王王亥报了仇。
商朝建立后,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得到发展。商汤利用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终灭了夏朝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周朝取代商朝后,商族人生活条件恶化,为了改善生活,他们重操旧业——经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这一称呼开始广泛流传。
在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时期,中国存在着多个分宗诸侯国,它们在行政、经济和文化上与主宗有别。除了诸侯国之外,四周还存在其他“国家”,如夷族、蛮族、戎族和狄族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构成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初始状态。例如,陶朱公、端木赐、猗顿和吕不韦等著名的“跨国”商人活跃在当时的贸易活动中。
在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官府控制下的朝贡性质的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官府控制、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在于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以及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尽管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一直不是主流。
此外,官府实行禁榷制度,将销售量大、利润高的工商业完全垄断在官府手中,实行官营,禁止私营。例如,西汉政府首先实行盐铁专卖,后来扩大到酒、茶、矾、香药宝货等。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将容易赚钱的买卖掌握在封建政府手中,不允许私商经营,防止私商迅速发财致富。
在某些时期,中国还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以确保统治地位的稳固。明朝初期开始实施对外贸易的“海禁”,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清朝前期,将通商口岸限制在广州“一口”,并采取一切进出口贸易均通过“十三行”开展的政策,对对外贸易实行垄断。同时,对进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实行严格限制。这一政策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的商品交流,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进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此外,它还使中国失去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技的机会,导致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