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6: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6:03
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私有制和商品交换的出现,数与形的概念逐渐发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已发现表示1到4的符号,象征着早期数字的萌芽。进入原始公社末期,文字开始替代结绳记事,标志着更高级的数学表达方式的诞生。
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图案展示了从1到8的圆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划正方形的技巧,这表明对几何形状的精确度量已经起步。同时,古人为了绘制圆形和方形,以及确保直线和平面,创造了如规、矩、准、绳等工具。夏禹时期,这些工具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应用。
商朝时期,甲骨文中的数字系统发展到了十进制,最大数字可达三万,同时还有六十天日期的甲子纪法。周代进一步发展了八卦,用以表示六十四种事物。祖冲之在《周髀算经》中记录了西周初期的测量方法,如勾股定理的应用和圆的概念。
《礼记·内则》记载,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起学习数学,标志着数学教育的正式纳入“六艺”课程。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广泛应用于计算,十进位值制的引入对世界数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测量数学在生产和理论上有显著进步。
百家争鸣时期,名家和墨家对数学概念和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名家强调抽象概念与实体的差异,提出如“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的命题,探讨了无穷和有限的关系。墨家则主张名实相符,给出圆、方等概念的定义,并反驳了“一尺之棰”无限分割的问题,提出了“非半”的概念。
名家与墨家的数学讨论,为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这些理论和争论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刻洞察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①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②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③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⑤中西方数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