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6:0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48
要看贫血的根本,中医的贫血与血虚的关联最大,补血的良药有当归 丹参 阿胶 熟地黄等等,四物汤也不错,关键是药的搭配。一定要忌吃凉的,因为脾胃的蠕动及小肠的吸收直接会影响身体的营养!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49
中医治疗贫血要按照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法则从疾病根源入手,用补法治则。最为常用的如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等。现在比较常用的中成药也很多;效果也受到很多贫血患者的一致认可。例如;驴胶补血浆,益气养血口服液,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颗粒等等。总之;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因来选则对症的良药,切不可乱补而导致机体失调寅生它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49
中医学中没有贫血的名称,但从患者临床所呈现的证候,如面色苍白、身倦无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见细象等,则相似于“血虚”、“阴虚”诸疾。一般可将贫血划入“血虚”或“虚劳亡血”的范畴,而“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所致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中医认为,“诸血皆属于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源头在于肾,……精气充足,百脉和畅”。由此可见,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人摄取水谷营养物质,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饮食物的精微,通过气化作用,变成营气。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转化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贮于肾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转化为血,以荣胶末五脏六腑。肾中先天之精得后天水谷之精气,吸收命火之蒸腾,转化为髓。髓得下焦火热之激,分化为髓之*,*再为命火的宣蒸转化为血,输之于机体,以为生理之用。 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故中医谓“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而这些脏腑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有赖于肾之命火温照。因此,心、肝、脾、肾功能衰弱,均可导致血虚。而血虚之形成不外乎内外因素。外邪六淫与温热侵入机体,潜而不定期出,深入化血之机,导致新血无生,这一致病因素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感染、原虫、毒素发生溶血为病”不谋而合。在内因上,或为七情失节,或为饮食失宜,或为失血而成,或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为病后房劳过甚,或为妊娠失调,而引起造血之机受阻;或消化之机紊乱,水谷不化,精微不成,发生血虚之疾。可见在内因方面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碍,或慢性失血而成贫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血为有形之物,气属无形之用。血之运行有赖于气,故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的理论。血由气而生,而气也必须有血为依附,才能发挥其生化、运动的作用。二者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气血失和,就会致病。《内经》说:“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这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50
西医的贫血中医概括起来主要有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四个方面.贫血属于血虚;常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瘀血阻滞,新血不生等引起. [治疗]补血,益气补血,如四物汤加减;熟地表24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4克,人参9克,黄芪12克,阿胶12克[后下]连服5剂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