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地牯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5: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17:29
中药材:地牯牛
地牯牛,别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蚁狮、金沙牛、地拱、沙猫等,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与《本草拾遗》。其药材基源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
黄足蚁蛉,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色,头黑色,口器黄色,触角棒状黑色,柄节黄色。前胸黄色,背面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前胸有黄色长毛。中后胸黑色,明显大于前胸。足黄色,并有黄色长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脉黄色。腹部暗褐色。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黄色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色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地牯牛主要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虫生活于草丛中,多于黄昏时飞行,幼虫居于干燥砂地土中营漏斗状穴,潜伏穴底,待小昆虫堕入,即捕食。
地牯牛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性味味辛、咸、性平、有毒。归经膀胱经。功能主治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地牯牛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5g(或3-10只)。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地牯牛在治疗疾病上有多种用途,包括治疗疟疾、瘰疬破烂、竹木刺及铁沙入肉等。地牯牛的药用价值和用途在多个中草药典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
在使用地牯牛时,需注意其性味和归经,以确保其正确和安全地应用于各种疾病。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还应遵循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潜在的副作用。